巴蜀大地:種好文旅特色小鎮“試驗田”
在巴蜀大地,文化旅游特色小鎮正成為推進文旅融合、實現鄉村振興的“試驗田”。11月1日,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鎮文旅發展聯盟交流會在四川省綿陽市江油市青蓮鎮舉行。會上,聯盟成員發起倡議,號召非遺走進全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鎮,讓民眾通過旅游了解非遺、愛上非遺、守衛非遺。倡議明確,四川將把保護非遺納入當地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建設規劃總體布局,形成非遺保護與特色小鎮相結合的良好機制;堅持“非遺+旅游”融合發展,創新旅游業態。在“非遺進小鎮”進程中強化宣傳引導和區域合作,更好地將非遺傳承下去。
近日,當記者來到青蓮李白詩歌小鎮,“一帶一路”沿線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異彩紛呈。四川省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展廳吸引大批觀眾駐足,“小鎮出品”文創產品琳瑯滿目。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鎮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代德建介紹,當地開發的20余款文創產品深受游客喜愛。據了解,目前,彭州市正圍繞“彭州白瓷制作技藝”非遺項目進行文創開發,在磁峰鎮、軍樂鎮等地建立白瓷文創基地,開發柴窯燒制等非遺體驗項目,供游客參觀體驗。
李白故里位于江油市青蓮鎮,這里因詩仙而聞名,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吸引大量海內外游客慕名而來。如何推陳出新將這些資源變為文旅發展優勢?對此,青蓮鎮黨委書記李淵有自己的見解:“希望非遺成為小鎮的活化石,成為旅游新名片。”他說,當地舉辦的有關李白的紀念活動貫穿全年,如清明祭祀、中秋詩會和李白文化節等。除此之外,青蓮鎮還嘗試讓“太白長壽會”這一民俗活動在小鎮“重生”。
“太白長壽會”曾是原青蓮民間為紀念李白正月十六生辰的民俗文化活動,于上世紀50年代中斷。為恢復舉辦此活動,當地相關部門組織工作小組遍尋民間老人、翻閱地方史志,并于2018年農歷正月十六成功舉辦,進一步規范了活動儀式流程。“太白長壽會”一經推出就受到市民、游客歡迎,活動舉行期間吸引上萬人次參觀。目前,該民俗活動已被列入當地非遺名錄。
非遺正如一條源自遠古、流向未來的豐沛河流,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它的潤澤,文化旅游特色小鎮價值提升離不開它的支撐。成都市崇州市街子鎮黨委書記寧志俊對此深有體會。他說,為了避免古鎮游“千鎮一面”,提升小鎮品質,街子古鎮準備大做非遺文章,除了深挖當地特色非遺,還將“筑巢引鳳”,引入各地非遺項目聯合發展。他介紹,此舉既能提升文化旅游業態的品質,也有助于當地木器加工廠轉型升級。下一步,街子古鎮還將引入民間資金,助力非遺展演和交流活動常態化,建成非遺小鎮。
四川于今年5月成立了由50個小鎮組成的四川文化旅游特色小鎮文旅發展聯盟。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文化旅游特色小鎮以特色文化、自然風光、文物古跡、特色建筑等資源為依托,通過挖掘、融合、轉化和創新,整合文化元素,打造文化旅游主題鮮明、特色產業突出、旅游功能完善、生態生產生活融合、宜居宜游宜業的非行政區域劃分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