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首例!*ST華業向交易所申請豁免退市
因為觸發“面值退市”紅線而處于停牌狀態的*ST華業(600240)正在部署離開A股市場前的“最后一搏”。證券時報記者從公司獲悉,就在19日,*ST華業已經向交易所遞交了申請豁免退市的相關材料,這在A股市場尚屬首例。
從今年5月起,遭遇“蘿卜章事件”的*ST華業連續五次來到“面值退市”懸崖邊,最終由于連續20個交易日股價均低于面值而停止交易。
*ST華業總經理鐘欣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ST華業觸發面值退市,很大程度上與規則不完善導致公司受限、偵辦保密要求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等有關。公司申請豁免退市,就是不想留下任何遺憾。”
申請豁免退市
據相關投行人士介紹,A股公司即便觸發“面值退市”,也并不會“當即問斬”。通常情況下,交易所會留出15個交易日的緩沖時間。在這段時間內,觸發退市的公司會有申辯機會。*ST華業便在這個極短的周期內做著最后的努力。
“公司管理層已經做好準備,下周趕赴交易所進行溝通。目前公司大部分債權人都已經出具了函件,希望*ST華業不要退市。同時還有很多中小股東給公司發來聯名信。”鐘欣表示,“債權人和睦、股東很支持、管理層很努力,是*ST華業區別于其他面值退市公司,甚至部分A股問題公司的最大特征。公司這一動作,就是想不留任何遺憾。”
在鐘欣看來,從某種意義上說,規則不完善導致公司受限,偵辦保密要求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等,是*ST華業遭遇面值退市的重要原因。“公司并非是想‘侵犯規則’,而是希望監管方能夠酌情考慮‘突破規則’。”
鐘欣所言的“偵辦保密要求導致市場信息不對等”,主要指向公安機關辦案過程中的保密要求。
由于*ST華業所遭遇的百億合同詐騙屬于全國性特大經濟犯罪案件,辦案機關追贓過程中,牽涉到諸多保密的需要,這就導致公司不能在履行相關手續之前披露案情進展,進而導致市場投資者對于追贓情況和公司可能出現的應收賬款回收進展不能及時掌握。
11月13日,*ST華業曾發布公告,公司于11月12日收到重慶市公安局經濟犯罪偵查總隊發來的函件,表明警方自2018年10月12日立案偵辦了公司應收賬款被騙案,經偵查,本案犯罪嫌疑人眾多、涉案資金特別巨大、時間跨度達10年,屬于全國性特大經濟犯罪案件。目前,案件相關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相應刑事措施,扣押凍結涉案財物初步估值達30億元(部分系輪候凍結)。鑒于案件尚未提起公訴,挽回資產損失情況以法院審理結果為準。
在這條簡單的公告后面,實際上隱藏了很多不為人知的其他信息。
鐘欣舉例說,“刑事案件過程中有很多涉密,*ST華業在信息披露方面是不能自行決定的。例如,公告中所披露的30億元,就是公司不斷與公安機關反復溝通后確定的。警方也希望不要給重慶當地醫療產業帶來影響,最終才出函支持華業。當時這份函件,還專門抄送了上海證監局和交易所。”
不過,這份函件的公告日期定格在11月13日,當日*ST華業已經因為面值持續低于1元而停牌。
詳解自救原委
實際上,在一眾面值退市股中,*ST華業的表現一直堪稱“小強”。在本輪觸發退市紅線前,公司已經連續4次“向死而生”。
在市場人士看來,這與公司不斷祭出的自救措施密不可分。從*ST大控、*ST華信等已經被宣判退市的案例來看,“自救”通常會成為公司一致采用的關鍵詞。從*ST華業的“自救”路徑來看,呈現出更為多維度、立體化、及時性的特征,這一特征從相關馳援公告中可以得到印證。
第一輪,6月底7月初,*ST華業遭遇第一輪面值退市危機。這一次的救命稻草來自于公司的一則債權債務人“和諧式公告”。
第二輪,7月中旬,*ST華業股價再度跌破1元,不過7月18日收盤價成功站上1元。7月中旬時,*ST華業發布公告表示,公司經營情況正常,各項工作有序進行。公司正努力穩定并改善經營基本面,為后續經營提供有力保障。
第三輪,*ST華業很快又來到面值退市的黑洞口,經過10多個交易日的煎熬后,8月13日再度自救成功。
這一輪也成為*ST華業最為難熬的周期。在這一階段,監管層對*ST華業、華業發展、時任董事長徐紅等予以通報批評或公開譴責。不過*ST華業也快速反應。一方面,公司80后高管團隊臨危上陣;另一方面,公司公開表示,寄望年內完成債務重組,為股價打氣。
第四輪,8月中旬到9月下旬,*ST華業又經歷了為時不短的低股價周期。9月15日晚間,*ST華業發布公告,實控人周文煥擬將旗下醫藥公司部分股權注入上市公司,用以增強其持續經營資產。9月16日,*ST華業開盤漲停,公司第四輪面值退市危機解除。
第五輪,10月16日起至公司股票停牌前,*ST華業股價再度低迷。*ST華業祭出“金寶礦業擬作為投資人通過部分要約的方式收購上市公司5%的股票”利好作為回應,不過最終市場沒能買單,公司股票正式被關進退市前的小黑屋等待審判。
受到市場質疑的是,*ST華業接連祭出的部分利好公告,要么至今沒有兌現,要么被相關方撤回。以金寶礦業要約收購為例,11月18日,*ST華業表示,要約收購事宜終止。
“這5次公告,并非做市值管理,而是確有其事。”鐘欣強調,“確實是因為*ST華業面臨終止上市了,所以金寶礦業才決定終止要約收購。此前已經向公司繳納了1600萬元保證金,就是證據。”
新的期待
近期最高法明確了裁判思路,未履行公司相關決策程序的對外擔保將不受法律保護。這令*ST華業又看到了一絲“起死回生”的希望。
在*ST華業陷入債務危機以后,公司二股東曾利用公司孫公司捷爾醫療進行違規擔保,相關擔保程序未曾經過公司董事會、股東大會等相關審批程序,公司也未曾發布過任何相關公告。也正是這起違規擔保,導致*ST華業遲遲不能通過破產重整的方式對公司進行重整,從而恢復盈利能力;同時讓公司陷入了漫長的司法訴訟,導致審計機構無法對公司資產給出準確計量。倘若被法院判決無效,公司起死回生之路將減少一塊很大的絆腳石。
不過,對于本次申請豁免,在證券時報記者采訪到的多位投行人士看來,被判定成功豁免退市的概率并不大。
為此,*ST華業也在做兩手準備。“此前規劃是兩條路徑。第一,公司披星戴帽繼續推進破產和解工作,這條路徑下,公司的壓力最小;第二條路是公司暫停上市,在這一年的緩沖期繼續推進相關工作。公司此前從沒想到過會因為面值退市墜落懸崖。”鐘欣表示,“本次申請豁免退市,無論結果如何,公司都會繼續推進追贓、償債等工作。”
“現在A股退市在常態化,但是也有信號表明,恢復上市也在常態化推進。根據我們了解,現在交易所等待恢復上市的企業正在呈現增多趨勢,比起IPO時間來說還是快很多。”鐘欣表達了對公司未來“梅開二度”的期待。
公司這一期待的基礎在于位于重慶的三甲醫院,這被*ST華業視為公司最為優質的核心資產之一,目前醫院二期工程已經納入規劃。
鐘欣透露,半年以來,*ST華業曾與部分戰投談判過,不過沒有達到公告披露標準。有些投資者希望能單獨把醫院資產買走,但都被華業方面拒絕。“公司肯定不會單獨出售醫院資產,而是要通盤考量。”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