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點久攻不下 私募糾結“動”還是“不動”
三季度以來,滬指3000點“久攻不破”,進攻還是防守,私募陣營存巨大分歧……
多家私募基金對于A股中期行情依舊偏樂觀,也有私募認為震蕩行情大概率會延續至2020年,把握結構性機會是明年的主基調。
機構間分歧所引發的調倉換股,也將進一步加大市場震蕩。距離年末收官已不足30個交易日,私募更加積極地調整配置,“攻守兼備”是他們想要的效果。從戰略性角度來看,盈利穩定持續增長和順應國家轉型的行業,依舊是私募眼中值得長期布局的方向。
后市判斷分歧在加大
私募排排網最新發布的股票私募機構問卷調查顯示,目前有占比達43.77%的私募選擇了防守策略;而策略仍為進取的私募比例為56.23%,這直接反映出對于后市分歧開始加大。
偏樂觀的如星石投資總經理楊玲認為,2020年市場A股有望迎來戴維斯雙擊,進入全面性牛市。其邏輯在于,國內需求有望逐步企穩,上市公司盈利將逐步走出低谷;隨著國內資本市場改革不斷深化,外資或將持續加速流入股市。
重陽投資也對市場持稍偏樂觀態度,“市場上行空間比下行空間要大,在這個時點應該積極布局。”
偏謹慎的如名禹資產則認為,明年會是一個震蕩市,很難形成單邊上行的大行情。
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此前大部分私募以較高倉位應對市場,但近期私募排排網的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股票私募整體倉位指數為52.21%,創下今年來新低。
調倉換股各有秘訣
相對于倉位控制而言,持倉結構的選擇,對于私募而言,是明年獲取超額收益更為關鍵的所在。
有私募觀察人士分析表示,頭部私募因其管理規模較大,騰挪空間不大,因此倉位依舊維持在八成左右,調整持倉結構是重點。小型私募操作靈活,為保全戰果將倉位減至低位,但依舊看好明年行情的結構性輪動。
有意思的是,即便是中期“看”得樂觀的人,短期也開始“做”得謹慎。對于年底的投資布局,越來越多基金經理開始選擇那些確定性增長的防御性板塊。此外,硬科技依舊是資金追捧的重頭戲。
華潤信托陽光私募股票多頭指數報告顯示,10月指數成分基金持倉增幅最大的3個行業分別為制藥、生物科技與生命科學、房地產行業和資本貨物。
“經過今年前10個月的上漲,不少行業公司的估值修復甚至估值切換已完成。”世誠投資認為,目前賽道的選擇更為重要,兩類公司值得關注:一類是能依據不斷積累的核心競爭力而持續保持高質量成長的公司;另一類是雖然增速有限,但能為全體股東持續創造價值(包括分紅回報)的公司。在戰術層面,傾向于圍繞低估值品種打好2019年的收官之戰。
名禹資產認為,中國產業升級進入爆發期,科技國產替代進程顯著加快,未來布局將聚焦5G、消費電子、國產替代等。
純達基金也表示,未來行業機會大概率來自兩個方向:一是萬物互聯,即互聯網、軟件、電子元件、通信設備等;二是延長人的壽命,即醫療醫藥、生物科技等。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