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實提高中小文旅企業融資能力
中小微企業是增加國家稅收、穩定社會就業的重要企業群體,也是龍頭企業發展的必經階段。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中小微企業的發展,強調要切實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難題。如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問題?加強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是必經之路,這也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激活中小微企業創新活力的重要舉措。
以好渠道、好平臺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
企業融資難一直以來都是社會各界關注的問題,特別是中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由于行業特點更加大了難度。“一方面,中小微文化企業的資產基本以無形資產的形式存在,在傳統借貸時很難得到有效評估,增加了貸款難度;另一方面,目前我國中小微文化企業大部分處于發展初期,團隊不完整、商業模式不成熟、收益不穩定且沒有可測算的數據,這使得投資方在投資時也較為謹慎。此外,專門針對中小微文化企業融資的產品服務尚未大規模運用,文化企業和金融行業還處于互相了解階段,需要較長時間的實踐和磨合。”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為切實提高中小微文化企業的融資能力,一段時期以來,文化和旅游部發布了多項關于金融支持文旅產業發展的政策,舉辦了頗具實效的政策宣講、項目遴選對接會,為中小文旅企業熟悉、了解金融市場的融資方式提供了權威渠道和平臺。例如,今年4月,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開發銀行、中國進出口銀行等6家銀行開展2019年全國優選文化和旅游投融資項目推薦遴選工作,提出“優先支持文化和旅游民營、中小微企業融資項目”;今年5月,2019年文化和旅游產業專項債券及投資基金融資對接交流活動在深圳舉辦,該活動擬發債項目5個、意向融資達42億元,股權融資項目8個、意向融資達24.62億元,項目涵蓋動漫科技、文旅小鎮、旅游、文化創意產業園等領域。
積極創新服務 助力產業升級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鼓勵金融資本、社會資本、文化資源相結合”的要求,將文化金融合作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的總體格局,體現了中央對文化金融合作的高度重視,為文化金融合作發展指明了方向。在相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金融機構積極創新文化金融服務,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民營和中小微文化企業成為金融機構支持的重點對象。
以北京銀行為例,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末,北京銀行民營企業貸款余額超過3000億元,占全行公司貸款余額近40%;小微企業(包括國有和民營)貸款余額超過4600億元,同比增長近800億元,增速21%,其中,民營小微企業公司貸款客戶占全行民營企業公司貸款客戶的90%以上。“北京銀行始終緊跟國家戰略、首都建設、產業轉型大方向,優先支持高新技術、文化創意等信貸支持薄弱領域小微企業的發展,積極打造科技金融、文化金融等特色金融品牌。”北京銀行相關負責人表示。
據介紹,為了更好地給中小微文化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北京銀行創新設立了文創金融事業總部,成立雍和、大望路2家文創專營支行、19家文創特色支行,打造文創信貸工廠;開創國內“版權質押”貸款第一單;主承銷國內首支文化創意中小企業的集合票據;發布業內首個IP產業鏈文化金融服務方案;創新推出“書香貸”特色產品、“創意貸”文化創意系列產品。2018年11月底,北京銀行還成立了首家銀行系文化創客中心,助力首都文創產業優化升級。
文旅融合成為服務新方向
伴隨著文旅融合的持續推進,許多文化金融服務機構也將文旅融合納入提供服務的重要方向。“正所謂文旅不分家,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在服務企業時,也考慮到了二者的融合發展,在為文旅融合項目提供金融支持時制定了長遠規劃,比如推出的中國古建民居資產管理計劃。”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說。
據了解,中國古建民居資產管理計劃是通過設立中國古建民居資產托管交易平臺和古建民居系列文化園,來實現古建民居遺產的資產發現和價值發現。其中,中國古建民居資產托管交易平臺以資產發現為核心支點、以價值發現為核心手段,對我國現存的已拆整體性古建構件、現存古村古鎮古建民居聚落等古建民居資產進行托管,經過確權、確真、確價實現資產發現,繼而在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平臺內以協議轉讓或競價轉讓方式實現交易流轉,并給予復建和活化利用。
不過,在搶救、保護、傳承和利用古建民居遺產方面,只有交易流轉是不夠的,還需在活化利用上下功夫,使中國古建民居遺產真正用起來、活起來。“我們將積極推動各類文旅企業和機構在新一輪的文化旅游產業開發中更多地利用古建民居遺產。此外,為了使中國古建民居資產托管交易平臺進一步落地,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將與國內領軍企業聯合發起和建設中國古建民居系列文化園區。”深圳文化產權交易所相關負責人表示。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