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議+行動 對不文明觀演說“不”
近日,有媒體發起“看好演出,管好手機,從我做起”文明觀演倡議,得到了全國相關行業的支持。倡議包括“觀演守禮儀,著裝應得體”“觀演莫來遲,來遲場外等”等10條內容,基本涵蓋了目前演出場地所存在的不文明行為。
就文明觀演發倡議不是新鮮事。近年來,隨著各地演出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不文明觀演行為令演員、劇場管理人員感到頭疼。由此,很多機構或文藝工作者都曾通過不同場合和途徑,發過類似呼吁。我們應當認識到,演出場地的不文明行為隨著觀眾素質的提升正在逐漸減少,但仍屢禁不止。可能有人會問:既然劇場開演前,已多次播放文明觀演提示,為什么不文明行為禁絕不了?筆者認為,從根源上看,是觀眾對觀演這種行為本身的認知有偏差。
文藝演出越來越多,看演出對很多民眾而言也不陌生。但是,一些觀眾對演出存在一些固化的、傳統的認知——欣賞現代演出和以前的看露天電影、看廣場戲曲是一回事。帶著這種陳舊的觀念,觀眾在走進劇場時,很多人的心情是隨意的,有的人甚至在劇場內打電話、吃東西、侃大山。
與一些觀眾隨意的心情不同,臺上演員由于常年浸染于舞臺藝術,對演出有一種天生的敬畏。縱然舞臺表現嬉笑怒罵,內心卻始終是嚴肅認真的,腦子里也繃緊了弦。就在這種情況下,當臺上經過現代化專業訓練的演員緊張地表演時,他們所需要或渴求的就是臺下專注的目光。
簡而言之,一些不文明觀演行為的出現,是有些觀眾對現代化的、文明的觀演行為仍沒有認識到位,對演出本身仍缺乏敬畏導致的。基于此,應盡快采取措施制定各劇場文明觀演的相關條例,單純靠倡議還不夠,應多從根源上著手解決。比如,在中小學的校園增加藝術欣賞課的相關內容,讓孩子從小對“演出是什么”“怎么看演出”有正確認識;通過更多渠道或媒體,在播放高雅藝術節目的同時,給文明觀演的觀眾更多一些鏡頭,在耳濡目染中,對觀眾行為進行糾偏。
(芭 蕉)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