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特級概念寶物:法門寺舍利
原標題:舍利:大唐風華與佛界之秘
它是佛陀遺留下來的圣物,是釋迦牟尼涅槃火葬后遺留下的一節指骨,至今已有2500年的歷史;
它的存在是個奇跡,它是古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弘揚佛法的寶物,也證明著歷代護寶人的心;
它供奉在“關中塔廟之祖”法門寺中……
姓名:舍利
年齡:2500歲
職稱:世界特級概念寶物
戶籍登記時間:1987年4月
現住址:法門文化景區
聯系電話:0917-5258888
1 風雨飄搖中誓守的秘密
初冬的法門寺,盡管陽光高照,但微風吹過頗感寒意。美輪美奐的琉璃器、珍貴的秘色瓷、罕見的白玉靈帳……件件都是稀世珍寶,在這樣寒冷的季節里,法門寺仍吸引著不少參觀的人群。
“我們法門寺寶塔下面的地宮密室里,1987年共清理出2499件唐代宮廷收藏的珍品,件件都是稀世珍寶!狈ㄩT文化景區旅游公司執行董事代昕介紹說,“法門寺所有珍寶中,最轟動世界的當屬圣物舍利,是目前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枚佛祖釋迦牟尼真身指骨舍利!
法門寺地宮出土的《志文碑》這樣描述舍利:“長一寸二分,上齊下折、高下不等,三面俱平,一面稍高,中有隱跡,色白如玉,少青,細密而澤,髓穴方大,上下俱通,二角有文,文并不徹。”據介紹,法門寺地宮里存放了4枚舍利,專家依據打開寶函次序為其編號為1—4號,1號、2號為玉質舍利,只有3號舍利的外形與碑文記載完全吻合,4號舍利據推測為高僧舍利。為了保護釋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唐代時期人們就制作了3枚影骨舍利以假亂真。
“明代和民國時期,法門寺佛塔就進行過大的維修,這樣就有可能發現地宮,但當時參與維修的施工人員都沒有打開地宮,說明歷代以來,人們都有保護文物的意識!敝v解員魏福妹說,“1987年文物專家清理地宮文物后,數字與碑文記載數目相符,一件都不少。”
據了解,公元1569年關中大地震,法門寺塔倒塌,地震后癡僧和尚拖著百米鐵鐐行乞30年,重修法門寺塔;1939年,朱子橋將軍于法門寺塔下賑濟災民,并修繕塔身封存地宮,封鎖了地宮的秘密,法門寺地宮也幸運地從日寇的狂轟濫炸中躲過一劫;1966年,法門寺主持良卿法師用煤油澆體點燃自身,舍身護塔,再一次保衛了國寶。
2 地宮一開便是半個盛唐
1981年8月24日夜晚,佇立在法門寺中的唐建佛塔,因年久失修和雨水侵襲,中部出現裂縫,佛塔遭到了嚴重破壞。令人震驚的是,佛塔東北邊的部分基本上已經完全坍塌,而剩下的西南一邊雖然出現傾斜,卻仍然神奇地矗立著。
法門寺佛塔可謂大有來頭。佛經上記載,阿育王于公元前3世紀統一印度,為救贖戰爭中的殺戮,阿育王開始力推佛教。為此,他派出了大量僧眾和信徒到各國大力弘揚佛法。傳說阿育王在世界各地建造了數萬座佛塔,供人們禮敬佛祖。其中中國分布有19座,法門寺佛塔便是其中之一。
對于殘塔的處理,上級主管部門極為重視,反復論證,形成了兩個方案:一個是保護半邊塔,一個是把塔拆除后重新修建。
但考古專家掌握了大量一手資料后,發現前一個方案執行起來困難重重,因為塔里全是土坯。最后決定還是把塔拆除重建。誰也不曾想到,因為這次重修,讓一個埋藏了1000多年的絕世秘密重見天日。
1987年4月3日,考古人員勘查現場休息時,突然有人驚呼。浮土之下,考古人員無意間發現了一塊白玉石板。除去石板上的浮土,一尊雄獅浮雕顯露出來。當考古隊員推開白玉石板旁的碎石板時,一個洞口出現在人們眼前——狹小的洞口里一片幽暗。
必須先找到地宮入口,考古隊員在前方大殿后發現了一個漫步踏道。1987年4月9日,考古隊員小心翼翼推開地宮第一道門,門內是一段幽暗隧道,墻壁通體為黑色?脊抨爢T發現東側石壁上刻有文字,字是由白色顏料書寫,縱向排成幾列。在隧道盡頭,兩塊石碑進入考古隊員的視線,石碑為青石材質,碑文在手電筒光下依然清晰可辨。沒有任何征兆,隧道頂上突然有碎土掉下,考古隊員不得不先撤離地宮。
3 八重寶函中的佛祖傳說
兩塊石碑透漏了驚人的秘密,專家發現這兩塊碑,一個是記事碑,一個是物賬碑。根據文字內容分析,石碑是唐代最后一次迎送佛骨時留下的。每個人都知道這意味著后面的發現將震驚世界。
在兩塊石碑被移開后,又一道門赫然出現在人們眼前。石門左右兩邊的門扇上,各雕刻著一尊精美的菩薩像。進門后,地面上是一堆又一堆碼疊整齊的絲織品。盡管歷經漫長歲月,但這些絲織品依然精美光鮮?上КF在我們看不到了,因為氧化作用,只能看到一些碎片。
在前室盡頭,一座漢白玉石塔靜靜佇立在一角。這座后來被稱為阿育王塔的漢白玉石塔,大約有80厘米高,四面有精美的彩繪浮雕,塔蓋、塔剎、塔身、塔座均保存完好。
阿育王塔后面發現了另外一道石門,這道門的門扇上有彩繪浮雕。第三道門打開后,呈現的是法門寺地宮的中室。中室是一個方形空間,中央放了一個白玉靈帳(國寶級文物),上面的雕刻非常精細。
幾天后的集中清理中,人們在靈帳中發現了一枚舍利,編號為2號的玉質影骨。在白玉靈帳后面,又發現一道石門,這道門上沒有鎖。門內是地宮的后室,后室的情景令人震驚,里面竟然擺滿了文物。1987年4月13日,考古隊連夜清理后室。一件件稀世珍寶小心翼翼地在人們手上傳遞著。清理工作即將結束時,有人發現后室的土層好像被動過。挖開土,一個密龕顯露出來,密龕里藏著一個包裹,里面又是一個鐵函。
1987年5月4日,法門寺地宮文物的最后清理工作開始進行,由中科院研究員王孖和考古學家韓偉主持。誰都不會想到,那個沉甸甸的寶函里套著一重又一重的寶函。直到第七重,里面是鑲滿珍珠的珷玞石函,石函里面是一座寶珠頂小金塔,第八重小金塔打開后,塔座中心焊接一高2.8厘米,直徑0.7厘米的銀柱,套著一枚指骨舍利,這是后來被專家編號為1號的玉質影骨。
之后,人們的注意力再次轉到密龕里發現的鐵函上。為了萬無一失,考古專家們對其進行了透視。X光機掃描的結果,確定鐵函內有異物。1987年5月10日,韓偉打開了鐵函,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大一小兩顆水晶珠,下面是一個被絲綢包裹的鎏金函。鎏金函里有個檀香木函,檀香木函里還有個水晶槨子,水晶槨子里還有一個玉棺。凌晨8時零6分,韓偉揭開了玉棺棺蓋,玉棺里面又是一枚舍利。經專家鑒定,這一枚就是真身佛骨。歷經波折,佛教界至高無上的圣物、世上僅存唯一的佛祖真身指骨舍利,終于顯身。法門寺也隨著真身指骨舍利的出土而成為旅游勝地。
4 絲綢西去,舍利東來
法門寺地宮出土了全世界等級最高的禪杖、全世界等級最高的文物舍利(特級)、全世界最早的整套茶器具……法門寺博物館等級以上的文物在全國登記在冊的博物館中占比最高。曾經的“絲綢西去,舍利東來”,也見證著絲綢之路上的文明互鑒。
始建于東漢漢桓帝、漢靈帝時期的法門寺,北魏時期名為“阿育王寺”,開啟塔基,供養舍利。隋文帝時成為“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為“法門寺”,成為唐代皇家寺院。
唐代是法門寺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并成為當時的皇家寺院。當時民間傳說“三十年一開,則歲谷稔而兵戈息”,即每30年開啟法門寺地宮,迎舍利至長安城供養,舉國歡慶。
武則天執政時期,曾兩次開啟地宮,分別在長安和洛陽供養舍利,其后唐中宗、肅宗、德宗、憲宗、懿宗、僖宗均供養舍利。咸通十四年,唐懿宗進行了唐代最后一次迎舍利至長安供養活動,同年唐懿宗駕崩,次年唐僖宗將舍利送回法門寺地宮。
因保護舍利而建立的法門寺,從木塔到磚塔,再到現在的合十舍利塔,規格越來越高。如今,釋迦牟尼佛祖真身指骨舍利永久性安奉在148米高的合十舍利塔的地宮內。只有逢節假日、重大佛事活動或農歷的初一和十五,可用電動液壓升降機通過頂部蓮花中心藻井開啟裝置,升至一層,供人們瞻禮。
因為舍利,法門文化景區的博物館與別的博物館有所不同,世界各地很多游客虔誠地來到此處,法門文化景區的餐廳也針對游客作出了許多現代化的改變,素齋——百余道菜品清淡健康又美味,受到游客們的喜愛。
法門文化景區的圣潔吸引了眾多名人,余秋雨寫的洋洋灑灑的百字碑文《法門祈愿》,放在法門文化景區的入口處。法門寺院山門牌匾上的字是趙樸初提筆書寫的。(記者 車喜韻)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