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楊柳青畫社:走在傳統與創新之間
新中國成立初期,當時的楊柳青木版年畫傳承危機凸顯,為保護傳承楊柳青木版年畫,1958年,原天津市文化局將楊柳青畫業合作社、天津榮寶齋、天津德裕公畫莊合并成天津楊柳青畫社。作為天津市首個國家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天津楊柳青畫社以圖書出版、博物館宣教、楊柳青木版年畫和木版水印畫為四大支柱項目,著重參與楊柳青木版年畫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在技藝傳承方面,畫社從各大美術院校吸納喜愛年畫的學生,勾、刻、印、繪、裱五大工序都有傳承力量,且老中青三代傳承有序。目前,畫社有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2位,天津市級代表性傳承人8位。2011年,天津楊柳青畫社建立了以收藏、研究、展示楊柳青木版年畫為主題的公益性博物館——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館內珍藏明代以來楊柳青木版年畫10708張,畫版6000余塊。展出年畫628幅,畫版41塊,全面客觀地反映楊柳青木版年畫的起源、繁榮、瀕危、搶救、保護、傳承和發展的歷史過程,是楊柳青木版年畫的重要展示窗口。
傳承只是一方面。“在年畫的生存土壤流變的當下,如何讓年畫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過程中贏得年輕人的喜愛,是當下我們研究的課題。”天津楊柳青畫社創研部負責人李潔道出了新一代楊柳青畫社人的心聲。事實上,畫社近年來不斷鼓勵年畫的創新,創作出了生肖系列年畫和《和諧幸福》《吉祥好運》等一批反映時代風貌的作品,為年畫賦予了新的內涵。
同時,天津楊柳青畫社10年前就在文創衍生品開發方面發力,目前已經開發了20多類200多種衍生品,還與海鷗手表、王朝葡萄酒、梅花運動衣、山海關長城汽水等天津老字號,設計開發了聯名款產品。“通過對市場反饋的觀察,我們發現絲巾、宣紙、折扇、琉璃掛件等小巧、精致、實用的文創衍生品受到市場歡迎。”李潔說,“年畫對當下新題材可以完美駕馭,但是,以前的文創衍生品開發以‘貼圖式’為主。下一步,我們將著力提取年畫中的故事、色彩等,以大數據捕捉的市場喜好為導向,推出一系列年畫新作品、新應用,講好楊柳青年畫故事。”
對于天津楊柳青畫社而言,要讓年畫在創新中活化,不能止步于單一的衍生品開發。去年,天津楊柳青畫社注冊了“海河錦鯉”商標。“立足文化根基上的衍生品才能經得起時間和市場的打磨。”李潔表示,“海河錦鯉”代表著一種精神、表達了一種祝福。畫社希望形成新的文化IP,串聯起產業鏈條,給靜態的文化符號賦予潮流思維。2019年,天津楊柳青畫社還啟動了“海河錦鯉 躍動津城”全國創意作品征集大賽,旨在塑造天津城市形象及精神內涵,提升城市文化新活力,通過天津文化IP的打造,進一步形成產業聚集效應。2019年,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指導,中國文化傳媒集團主辦的“年畫重回春節”活動在全國廣泛開展。天津楊柳青畫社自去年初起,也開展了“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融入時代美好生活——楊柳青木版年畫重回春節”系列活動,秉承“融入現代生活、弘揚當代價值”的理念,鼓勵“新創作、新作品、新應用”,讓年畫藝術生動反映時代風貌和人民生活。
天津楊柳青畫社副總編王海玲介紹,除了積極配合“年畫重回春節”采風團天津站采風工作以外,畫社還開展了天津楊柳青畫店古文化街店、天津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等項目,并在多地舉辦了展覽活動。作為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楊柳青木版年畫博物館活動尤為引人關注。畫社通過舉辦天津楊柳青畫社新年畫創作展、進行文化創意產品展示、設置傳承人與游客交流環節、聯合多所學校和教育機構組織學生體驗、舉辦“南桃北柳過大年”和第三屆“連年有余”專題文化活動等,探索在傳統與創新碰撞交融的當下,如何更好地推動年畫融入現代生活、走進千家萬戶。“未來,天津楊柳青畫社將進一步利用自身資源與優勢,尊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守工匠精神,進一步結合時下人們的文化生活需求,激發創作活力,喚醒民眾的文化記憶。”王海玲說。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進入文化產業頻道>>>>>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