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患聯手,不容易也會變容易
上午9點半,下夜班的我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好幾天沒見太陽,很享受陽光灑到身上的感覺。晨起給4床先生采血時,他問我:“8床采血嗎?她是我愛人。”我說:“采,有什么要對阿姨說的話嗎?為你轉達,你快出院的消息肯定是她今天收到的最好的消息。”先生被我逗樂了:“不麻煩了,我微信說。”有時候很奇怪,不相熟的人之間,一個微笑就能讓彼此十分親切。
科里好多護士都是媽媽了,自從疫情暴發以來,為了避免交叉感染,都沒有回過家。好多護士怕家人擔心干脆就不告知。為了給患者解決生活日用品、餐飲、心理護理的問題,我們建了好幾個群。各個時間段都會收到群里的消息:“3床爺爺有高血壓病史各班關注按時服用降壓藥”“37床阿姨想要一次性內衣誰幫代買”“32床大叔有糖尿病麻煩營養食堂單獨備一份糖餐”……發消息的都是在上班的護士,幫忙解決問題的是下班休息的護士。
跟我們一起作戰的還有患者,院里給每個病房配了飲水機,滿滿的桶裝水需要兩個護士一起抬。有次正當我們準備把水抬上飲水機時,23床的姐姐說:我來。她竟然自己扛上去了,還笑著說:“我發現護士都很苗條,是累的吧?”同病房的阿姨說:“她們很辛苦,常熬夜,又危險。”謝謝你們的理解與幫助,我們不容易,你們更不容易,只要我們聯手抗疫,這些不容易都會成為容易。
身在一線,家屬就是堅實的后盾。兒子的班主任不知怎么知道我是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線上組織全班同學發視頻,要給我一個驚喜。我打開鏈接一看,是全班小朋友對我們一線醫護人員的祝福鼓舞視頻的剪輯。稚嫩的聲聲祝福,激勵著我們。他們本是游戲的童年,但是特殊時期就如大人一樣堅強面對。堅持一下,熬過這段時間,我們就會守得云開見月明了。
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面對病毒,害怕是本能,而讓我們不畏艱險迎難而上是意志。對我們這個職業,在疫情面前退縮就如戰士在戰場上逃跑一樣,是職業的恥辱。自古以來,中華民族在遭遇大災大難時,中華兒女就會迅速擰成一股繩,全民作戰,每次都會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戴 欣整理)
- 標簽:收割者的禮物怎么做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