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筷、分餐應和“飯前洗手”同樣宣傳
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將公筷、分餐再次推向餐飲的最前沿。北京、上海、廣州等諸多城市陸續發出使用公筷公勺和推行分餐制的倡議,避免“病從口入”。其中,北京將公勺公筷分餐制納入了《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進行推廣,條例于2020年6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此次公筷公勺、分餐制會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中的習慣嗎?餐飲企業又如何看待和實行公筷分餐制?
探訪
調查30余家餐廳
愿意使用者較少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中明確提出“餐飲服務企業應當配備公筷公勺,有條件的應當推行分餐制,引導消費者文明就餐。”
連日來,北京青年報記者實地走訪了北京朝陽、海淀、大興、豐臺、通州等多個商圈30余家餐廳發現,許多老字號和品牌連鎖飯店都已行動起來,為消費者準備了不同形式的公筷公勺,有條件的還實行了分餐制;但在一些中小型餐館,無論是公筷公勺的配備,還是相關的服務都還有待提升。
松鶴樓是一家老字號蘇幫菜。北青報記者來到其位于海淀區的融福店看到,店門口的醒目位置張貼著引導顧客的“一菜一公筷,一湯一公勺”的宣傳牌。
“這是本道菜的公筷和公勺,”在二樓包間內,服務員正向在用餐的一桌客人作出提醒。北京松鶴樓總經理王春平表示,松鶴樓主打蘇菜,比較精致講究,菜品有很多是按位上的。所以一直有分餐、公勺公筷的服務基礎。疫情期間還對服務流程做了進一步優化,相關內容也寫進了餐廳的服務規范。
作為一家粵式特色餐廳,湯城小廚定位為朋友聚會,家庭用餐為主。北青報記者在湯城小廚海淀五道口購物中心的門店看到,每張桌子的正中央,都擺放著一雙公筷,其顏色也和普通筷子有所區別。
在大興區西紅門商圈大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