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醫保改革與民意契合可望成功
8月26日,國家醫保局正式向社會公布《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意見擬規定普通門診費用醫?梢詧箐N,報銷比例從50%起步。同時,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計入辦法也將有變,醫保單位繳費部分不再計入個人賬戶,全部計入統籌基金。(相關報道見06版)
我國職工醫保制度實施二十幾年來,在激勵職工參保、減輕職工看病負擔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時間推移和經濟社會發展,該制度也暴露出不少問題,此次改革職工醫保制度很有必要,而擬改革的核心舉措,都是以問題與變化為導向做出的調整,具有多種意義。
改革核心之一是建立門診共濟保障機制,報銷比例從50%起步。這是公眾期待的改革,因為過去基本醫保制度重住院不重門診,保大病而不保小病,對部分患者來說不公平。此次改革轉向保小病、保門診延伸,既保大也保小,即職工醫保保障范圍、保障力度相比過去進步了。
改革核心之二是改變醫保個人賬戶計入方法。過去醫保個人繳費的2%和單位繳費的30%計入個人賬戶。改革后,單位繳費部分放到醫保統籌基金,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只有個人繳費繼續進入個人賬戶。此舉有利于增加醫保統籌基金收入,可增強醫保基金互助共濟、抗風險的能力。
改革核心之三是擴大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原來個人賬戶資金只能支付職工本人醫療費用,改革后將擴大到可以支付職工配偶、父母、子女的費用。過去只支付定點醫療機構的費用,改革后擴大到可支付藥店的相關費用。這意味著,個人賬戶資金可以發揮更大的醫療保障作用。
有人可能擔心,單位繳費部分不再劃入個人賬戶,個人賬戶資金來源減少了,同時又擴大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這是不是要取消個人賬戶的前奏?實際上,這也是為了避免個人賬戶資金“沉睡”之弊。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個人賬戶累計結余7284億元,巨量資金“沉睡”也是一種浪費。
《2019年全國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9年有13.5億人參加了國家基本醫療保險。如果職工應參盡參了,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發揮激勵參保的歷史使命基本完成,因此沒有必要特別突出個人賬戶的功能了。當然,讓個人賬戶在改革后繼續發揮醫療保障作用仍然有必要。
無論是擬規定普通門診費用醫?梢詧箐N,還是擬規定擴大個人賬戶資金使用范圍,這些變化都符合公眾的期待。前者可減輕門診病人看病負擔,也能避免小病住院浪費醫療資源;后者可鼓勵職工繼續參保,有助于降低家庭醫療負擔。當改革方向與民意期待高度契合,改革就可望獲得成功。
醫保制度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隨著經濟社會發展,經濟增長和財政補助對醫保的滋養將增加,醫保基金保障能力將會不斷增強,未來普通門診費用醫保報銷比例應該會不斷提高。此次改革明確各地可適當向退休人員傾斜,隨著老齡化加深,未來傾斜力度也會更大。
還需指出的是,單位繳費部分進入醫保統籌基金后,醫;鹗杖雽⒂兴黾,對醫保資金的監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須防止醫保統籌資金被騙取套取,警惕門診變成醫保資金流失新的黑洞。另外,改革后醫保統籌基金收入有所增加,各級財政補貼醫;鸬姆e極性和力度不能因此下降。
(豐收)
- 標簽:咒怨:完結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