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醫療服務既需善意也要創意
據報道,湖南婦女兒童醫院為了舒緩孩子去醫院的抗拒心理,把游樂園“搬進”了醫院:坐小火車代替排隊,用玩具跑車接孩子去手術,讓小丑為病床上的孩子表演……兒科醫生周小漁說,孩子不像大人能很好控制情緒,如果對醫院和醫生產生了懼怕,治療就會變得困難。
孩子不愿意去醫院、看見白大褂就大喊大叫,是很多家長面臨的一道難題。孩子之所以如此,主要因為他們在陌生環境中缺乏安全感,更對注射等治療方法恐懼。此外,醫院特有的擺設、裝修、氣味等,都給孩子留下了難以消除的印象,他們一旦再次進入相同的場景,就會條件反射地產生對抗情緒。這家醫院通過改造環境、調動兒童正面情緒等方式,緩解了孩子的恐懼情緒,既體現出滿滿的善意,也富有創意。
醫療系統為改善兒童醫療服務條件、消除兒童的抗拒心理,有過的創意舉措不少,但不少都歸于沉寂。比如,為了消除孩子的恐懼心理,很多醫院將兒科的墻壁刷成粉紅色,護士也穿上了粉紅色工作服,最初讓人眼前一亮,但到了后來,相似的做法越來越多,其結果是,白大褂和粉紅大褂在孩子的眼里已沒有多大的區別,兒科獨特的顏色也難以發揮安撫作用。
不僅是兒科,其他科室或領域同樣如此。近年來一些醫院流行在門診大廳彈鋼琴,卻往往難以為繼。醫院不能只有幫助患者舒緩緊張情緒的善意,還要有讓不同患者聽適合他曲目的創意。音樂療法也要區別對待,如此才能避免出現“讓悲哀者聽歡樂曲”等尷尬現象。
將醫療資源集中于一處,形成一個小的就診單元,為患者提供一條龍服務,可讓患者免于跑腿,這一做法也曾在一些醫院有過嘗試,但資源浪費太大。如何高效利用資源,怎么科學設計流程等,也都需要創意,如此才能讓這一善意做法更有價值、更可持續。
改善就醫體驗、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是醫療系統共同的目標。在這方面往往不缺善意,但由于創意不足,因此同質化做法嚴重。湖南這家醫院的做法值得點贊,但應該慎加效仿。醫療服務創意要力爭做到“一院一品”,假如做不到這一點,至少應該常換常新,才能形成與創新型社會相適應的醫療服務模式。
- 標簽:三叉戟ii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