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原地過年需要“全鏈條”努力
原地過年是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迫切需要。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傳染性極強,通過無癥狀感染者傳播,呈現“人傳人”“物傳人”并存。而春節是人群聚集流動量最大、最密集的時段,春運通常持續約40天,面對異常狡猾詭異的新冠病毒,我們必須壓緊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重中之重就是減少人群聚集和流動,堅決不讓春運成為新冠病毒的“搬運工”。
臨近春節,國內多地出現零星散發病例和局部聚集性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能否“回家過年”成了很多人關心的問題。
春節作為農歷新年,是一年之歲首,是中國人最為看重的傳統節日。對辛苦工作了一年的普通人而言,春節不僅意味著萬物起始、一切更生,更意味著回家團圓、歡聚一堂。然而,當前疫情輸入風險與本土病例零星散發交織,春節前后的低溫氣候又特別適合病毒生存、傳播,各種不利因素疊加導致我國“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壓力陡增。近期,全國疫情防控警報頻頻拉響,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因此發出倡導,在工作地過年,盡可能減少人員流動,嚴控交通客流。
2020年中國抗擊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成果,來之不易的防控成果決不能得而復失,原地過年是鞏固疫情防控成果的迫切需要。新冠病毒持續變異、傳染性極強,通過無癥狀感染者傳播,呈現“人傳人”“物傳人”并存。而春節是人群聚集流動量最大、最密集的時段,以春節為中心的春運通常持續約40天。面對異常狡猾詭異的新冠病毒,我們必須壓緊壓實常態化疫情防控,重中之重就是減少人群聚集和流動,堅決不讓春運成為新冠病毒的“搬運工”。
1月10日,北京市第206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通報,順義區新增1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癥狀感染者。其中無癥狀感染者為網約車司機,與確診病例為父子關系,其主要行程軌跡不僅遍布東城、豐臺、朝陽、昌平等多個北京城區,而且一度乘坐大巴車前往河南省信陽市參加朋友婚禮。這名網約車司機的行程軌跡,更讓我們意識到,減少人員流動對于當前疫情防控的突出重要性。
倡導原地過年,目前已有不少地方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控”來減少流出總量。北京、上海、安徽、河南、山東等多地發出建議,春節非必要不返鄉。深圳市明確嚴管單位人員外出,要求全市各級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要帶頭在深過節。長沙市教育局近日要求,從即日起至寒假結束,全市教育系統師生員工不得出境或跨省域探親、旅游、聚會等。杭州多部門倡議留杭過年,要求確需返鄉過年的員工做好防疫措施,有條件的企業可開展“點對點”送返,確保員工往返途中和假期安全。
倡導原地過年,有一些地方通過“堵”來降低疫情輸入風險。已有包括武漢在內的多地明確,春節假期從全國低風險區返鄉者也需持核酸檢測證明。有些地方不僅要求返鄉者攜帶核酸檢測證明,還要求提前2天向所在村、社區報備。
倡導原地過年需要“控”“堵”結合,在進一步從嚴管控的同時,各地各單位應加強疏導工作,通過“全鏈條”努力最大限度實現人員原地過年。企事業單位要通過“錯峰調休”“留崗紅包”“過年禮包”等年味濃厚的積極措施留工穩崗,關懷引導外地員工盡量原地過年。企業應科學制定春節前后生產計劃,協同產業鏈上下游,以崗留工、以薪留工;要依法保障員工權益,按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工資和加班費,適當提高原地過年員工特別是在崗員工的節日福利待遇,努力使外地員工溫暖過年。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中國是疫情防控做得最好的國家,我們更明白抗擊新冠疫情重大成果的來之不易,更明白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在辭舊迎新的日子里,我們要做好研判風險的預案,要有保障健康的自律和守護家鄉的責任,才能在天涯共此時的彼此祝福中,度過一個美好而又特殊的佳節。
(本報評論員 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