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式抗疫”啟示歐洲如何渡難關
“法式”抗疫,充滿了意外和矛盾。“城外”的人看法國,疫情風雨飄搖,而“城里”的人,卻泰然處之。或自信滿滿,或挫折不斷,或置若罔聞,或奮不顧身……法國人以自己的方式度過了艱難的2020年,巴黎等多地又以“宵禁”方式迎來2021年。
法國是較早確診新冠感染病例、較早決定全面封城、較早宣布疫苗接種戰略的歐洲國家。這么多“早”,讓人原本對它的防疫工作抱有很大希望。可惜,這些“早”并沒有遏制住疫情,相反,法國新冠確診病例數在歐洲遙遙領先,成為全球疫情嚴重程度排名前十的國家。
疫情之下,法國的很多問題都被暴露出來。政府在防疫措施、疫苗接種上的落實遲緩,民眾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防疫規定的抵觸等,交織在一起,造成太多的“意想不到”。
比如,法國衛生部長韋朗近日說,到2020年底,英國94萬人接種了疫苗,德國26萬人,而法國僅有516人。又比如,盡管政府規定在公共場所必須戴口罩,但不戴口罩的人比比皆是。記者在街頭見過這樣的情景:熟人見面,摘掉口罩行“貼面禮”,然后再把口罩戴上……
防疫,需要每個人嚴格執行防疫規定,這對追求個性自由、不愿被束縛的法國人來說,的確很難。
但就是如此“不靠譜”的法國人,在去年兩度“封城”的艱難時刻,表現出勇敢、無畏和團結的另一面,很大程度上遏制了病毒的傳播。第一次封城期間,全法國有35萬人在醫護志愿者網站報名登記,其中包括1.3萬名退休醫護人員,他們義無反顧地走上抗疫一線。
法國政府宣布疫苗接種完全自愿,可令人擔心的是,民調顯示超過60%的法國人由于擔心疫苗安全性不愿意接種。87歲高齡的瑪麗·馬德萊娜2020年年底在里昂醫院成為法國第一批接種者。她接受采訪時說:“疫苗曾讓我有一點點擔心,但是打完了,我發現什么事也沒有。”老人樂觀的笑容,感染著每一個人。
法國總統馬克龍前不久在新年致辭里,講了幾個普通人的故事:24歲的瑪麗·科朗坦去年春天剛從醫學院畢業,就主動報名到被新冠病人擠滿的醫院從事護士工作;讓·呂克是法屬圭亞那的一名垃圾清潔工,在法國兩次封城期間,他和同事們從未停止過工作,構成了維系法國人日常生活的抗疫“第二戰線”;年僅11歲的呂卡得知感染新冠的老人在醫院孤獨無助時,捐出了自己的平板電腦,讓老人能與親人們交流,他的這一做法很快被其他年輕人效仿。
2020年,是法國紀念戴高樂將軍發表《告法國人民書》80周年。當年,戴高樂將軍高呼:“法國輸掉了一場戰斗!但法國沒有輸掉整個戰爭!”的確,面對疫情,法國普通民眾就像戴高樂將軍呼吁的那樣,挺身而出、相互扶助,形成了一股從未有過的團結浪潮。
盡管法國目前疫情仍然嚴重,但是作為一個在法國工作的觀察者,記者相信法國最終能夠渡過難關。記者看到,法國去年與中國互贈防疫物資、分享防控經驗、搭建了運送抗疫物資的“空中橋梁”,共同書寫了“千里同好,堅于金石”的中法友誼新佳話。記者看到,法國與德國、盧森堡、瑞士等發起歐洲聯合防疫救治行動,轉移醫療資源飽和地區的患者。筆者還看到,法國通過“部分失業”救助、團結基金、互助收入補助金等多種形式,幫助受疫情影響嚴重的行業和弱勢群體渡過難關,并開通心理咨詢熱線為民眾提供疫情創傷心理治療……這也是“法式”抗疫,不乏力量和希望。
時間的指針撥回到去年3月17日,法國第一次“封城”。記者因采訪冒險開車上街,第一次看到巴黎空城的景象。突然,人行道上,一位男子牽著自己的小女兒過馬路,他們停在路邊讓筆者的車先過。記者把車停下,揮手示意他們先過。爸爸拉著孩子,笑著,使勁地揮著手,表示謝意。
在巴黎如此寂靜的時刻,這一幕竟如此溫暖。
- 標簽:華睿一號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