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廢止的舊病名“宮頸糜爛”何以沉渣泛起
北京鳳凰婦兒醫院被患者舉報推銷現象嚴重、涉嫌過度醫療。一患者在該醫院治療HPV感染,花費超過33萬元。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HPV-6病毒為婦科常見低危病毒感染,2至3萬元即可治愈。記者調查期間,醫院承認過度醫療,欲以退患者全款加3萬元補償了事。暗訪時記者還遭到醫生的推銷,無病情況下被“診斷”出患病,2008年,第7版《婦產科學》教材中取消的“宮頸糜爛”病名,成為醫院斂財的借口。(1月31日《新京報》)
早年前,“心肌梗死”是一個病名,其中的一個“死”字,加劇了患者對該病的恐懼。后來,醫學教材將“心肌梗死”改為“心肌梗塞”,恐懼與誤導才慢慢消除。“宮頸糜爛”在過去也是一個病名,并認為與HPV感染有關,后來在科研過程中發現,所謂糜爛樣改變,同樣發生正常人身上,是一種生理現象。因此,醫學教科書不再將“宮頸糜爛”當作疾病,用“宮頸柱狀上皮異位”來稱謂相同的情形。
“宮頸糜爛”這個舊病名雖然被取消,卻沒有“心肌梗死”更名那么幸運。這主要是因為,當極少數婦科醫生有意想嚇;颊邥r,沒有比“宮頸糜爛”再“好用”的詞了,糜爛讓人想到病變的慘狀,甚至想到癌變的可能,這個十分簡練的用詞,可以產生其他夸大與恐嚇的語言難以企及的效果,以至于少數婦科醫院和婦科醫生始終舍不得棄用這個詞。
為此,醫療系統不僅要將“宮頸糜爛”逐出“疾病家族”,而且要將這一做法體現在醫療行為監督與質量控制方面。比如,醫療文書上不應該允許再出現“宮頸糜爛”這一診斷,甚至不允許用這個詞進行描述。只有在醫療監督與質量控制等方面扶正“宮頸糜爛”這個詞的科學定位,并對民眾加強科普宣傳,讓更多人認識到這個詞的“真面目”,才能避免它被隨意濫用,成為過度診療的幌子。
更要看到,借“宮頸糜爛”這個詞來誤導患者,與這個詞在患者心中的敏感程度有關!皩m頸糜爛”雖然不像性病那樣讓人諱莫如深,但或多或少讓人想到性濫等方面,患者不想談及這類疾病或癥狀,即使她們明知自己上當受騙,也不愿意過多維權,假如醫院決定花錢了事,絕大多數患者巴不得就此打住。醫院太容易花錢擺平,就會滿不在乎。這家醫院的醫生面對記者,不僅大言不慚地坦誠過度醫療,而且認為可退補償就可了事,甚至還不失時機地向記者推銷其療法,原因就在于此。
雙方協商達到一致意見,是處理醫患糾紛的一個好方式。但為了避免醫院隨意答應鬧事者的無理要求,很多地方規定賠償款一旦超過一定限度,醫院無權自作主張,以此來避免過度維權。同樣需要防范的是,因患者顧及隱私而隨意同意私了,容易導致過度診療有恃無恐。因此,涉及患者的難言之隱時,即使患者同意私了,也應在保障患者隱私的前提下,進一步追究過度診療與欺詐之責,如此方能形成足夠強大的震懾力,避免“宮頸糜爛”等騙人幌子沉渣泛起,繼續坑害患者。
- 標簽:SD高達三國傳風云豪杰篇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