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問防沉迷系統:上線運行12年 疏堵結合咋實現?
上線運行12年,“疏堵結合”咋實現?
三問防沉迷系統
將短視頻平臺“快手”調至“青少年模式”后,楊賢將手機遞給剛上一年級的兒子。“這個功能很必要。”楊賢說,以前孩子沒事就捧著手機刷短視頻,現在每天累計看40分鐘就會被強制下線,晚上10時至早上6時無法登錄短視頻App,確實讓他放心不少。
用戶在開啟某短視頻App“青少年模式”。本報記者 孫 懿攝
這種“青少年模式”,就是國家網信辦上個月統籌指導國內主要網絡視頻平臺上線的“青少年防沉迷系統”,而針對網絡游戲的防沉迷系統早在2007年就已上線。近年來,一些大型游戲廠商也紛紛建立起更為嚴格、功能更強的防沉迷系統。
防沉迷系統上線的12年,也是中國互聯網快速發展階段。中國網民人數由2007年的1.62億激增至目前的8.29億。其中,未成年網民數量由約5500多萬增至1.69億。隨著青少年不同程度地沉迷網游、短視頻等問題日漸凸顯,防沉迷系統被作為以技術手段引導未成年人合理用網的核心。
那么,上線十幾年,防沉迷系統效果如何?暑期將至,如何用好防沉迷系統,確保孩子健康、合理用網?對于防沉迷系統下一步建設,需要克服哪些掣肘?有哪些夯基礎、管長遠的事情亟待完善?
一問:防沉迷系統防住了誰?
暑假臨近,如何防止孩子沉迷于玩游戲、刷短視頻,成了家長們的心病。
不過,很多家長最近驚喜地發現,當打開孩子們經常使用的“抖音”、“快手”等短視頻App時,系統會自動跳出一個彈窗,提示用戶設置“青少年模式”。這個模式不僅限制未成年用戶的使用時段、在線時長、使用功能等,還設置了青少年專屬的內容池。許多家長說,“終于可以放心把手機交給孩子了”。
今年“六一”前夕,這套“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在全國主要網絡短視頻平臺全面推廣。在監管政策引導下,多數網絡視頻平臺極大加強了對青少年推送內容的篩選力度。比如,“快手”成立了未成年人內容評級團隊,并專門制定了未成年人審核標準。
不過,一些問題也在凸顯。比如,對于不想被管理的青少年、缺乏家長指導的農村留守兒童等群體來說,防沉迷系統效果有限。一些短視頻平臺仍有部分視頻打“擦邊球”,把一些適合年齡較大孩子觀看的內容推薦給年齡較小的兒童等。相關專家表示,下一步既要修訂完善防沉迷系統,各方也要共同努力,幫助那些自控力較差、沉迷網絡的孩子。
除了短視頻,針對青少年網絡游戲的防沉迷系統早在2007年就已上線。2009年,“綠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