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消費”突起 精釀啤酒市場格局生變
啤酒旺季來臨,精釀文化促使精釀啤酒在華快速發展,受到眾多高端年輕消費者的青睞。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市場發現,精釀啤酒消費場景開始從酒吧向家庭、聚會場景擴展,精釀家用化逐漸成為新趨勢。在北京天豐利市場的“巨象鮮生”,記者發現,選擇通過閃送將精釀啤酒送到家中飲用的用戶越來越多。有業內人士指出,隨著消費場景的擴張,以及產品品類和餐飲搭配選擇的多樣化,精釀啤酒在國內市場上正在進行一場積極的自我變革。
精釀啤酒的“居家路”
眾所周知,精釀酒吧一度是精釀啤酒消費的“主戰場”。然而,今年夏天北京街頭出現的袋裝精釀啤酒,以其便攜性及高性價比為精釀啤酒的消費市場帶來了新變化。
北京商報記者走訪巨象鮮生天豐利店發現,儲存在大酒桶內的啤酒從酒廠直接送到直營店內,消費者下單后,啤酒通過專業機器分袋打包,閃送直達餐桌,為精釀啤酒進入家庭、聚會消費場景開辟了新的渠道。
更加引人關注的是,店內精釀啤酒相對于酒吧中的精釀啤酒還有顯著的價格優勢。直營店中,每1.5升原漿價格在46-50元,遇到商家優惠活動時僅為36元左右,與酒吧里330ml一杯售價35元的精釀啤酒相比,前者無疑更加親民。
除了價格和消費場景的變化,精釀啤酒的口感也在慢慢適應中國消費者。熊貓精釀北新橋店店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自釀啤酒更能控制麥芽度和酒精度,從而更能迎合消費者的口味。進口啤酒相對酒勁兒大、味道重,大家反映口感不好,所以我們也推出了果味比較濃厚的低酒精度的自釀啤酒,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隨著消費需求的變化,如今精釀啤酒在佐餐上也開始逐漸轉向“平民”、“居家”風格,在精釀酒吧消費中,除精釀啤酒之外消費者也可以有更多的選擇。
消費需求倒逼企業轉型
進入國內市場以來,精釀啤酒一直標榜高端、個性,市場定位主要針對具有一定經濟水準的中高端消費群體。導致精釀啤酒的消費場景以及產品結構都日趨高冷范兒,加上高價格的影響,逐漸脫離大眾市場,淪為小眾產品。
雖然精釀文化曾一度掀起潮流,但因其滲透率較低、性價比不高以及過于高冷的定位,遲遲不能完美融合到日常消費中,這也就自然形成了精釀啤酒在消費熱潮之后變得有些曲高和寡的局面。因此,企業不得不通過調整產品調性,主動為行業“降溫”,通過尋求其他親民渠道以改變困局。
同時,隨著消費水平不斷升級,社交分享型消費將逐漸向家庭享受型消費轉變,這促使企業為消費者提供更多選擇。在縱向選擇上,精釀啤酒企業調整結構比重,使消費者在精釀酒吧以喝啤酒搭配單一佐餐為主的模式逐漸被打破,形成了當下佐餐選擇性更為多樣的消費模式;在橫向選擇上,去酒吧固然好,但家庭、聚會等場景也對精釀存在需求。
精釀啤酒企業逐步擴大啤酒飲用場景,從酒吧場景逐漸向家庭場景轉變,新拓展出的家庭飲用場景,為消費者提供了新的選擇。與此同時,足不出戶享用精釀啤酒也隨著外賣方式的出現,大大降低了精釀啤酒用戶的門檻,觸及更多新用戶。
酒類策劃人劉少林表示,“家庭精釀啤酒消費將會是未來的趨勢,更多將呈現場景體驗、品鑒展示,是一個消費者和廠商互動的方式。這也顯示出,行業細分越來越細化,選擇的質量上越來越高,消費者更加注重品牌及品質保證”。
行業的阿喀琉斯之踵
隨著精釀市場的不斷擴容,一些行業問題也慢慢地凸顯出來。一直以來,精釀啤酒并沒有嚴格統一的行業規定標準,在生產工藝、質量把控等標準上參差不齊。由此導致行業市場混亂、產品良莠不齊,部分產品市場認知度較低,成為直接阻礙精釀啤酒行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此外,作為精釀啤酒重要賣點的文化屬性,體現出消費者對高品質生活的追求,這不僅可以增強消費者對行業的認知度,有利于品牌推廣和渠道拓展,更能夠為產品提供更多的利潤空間和市場價值。在國內啤酒市場中,受制于工業啤酒文化長期以來的強勢地位影響,精釀文化在國內酒文化中仍屬于小眾文化。只有不斷提升消費者對精釀文化的認同度,才能帶動新的消費熱潮。劉少林表示,“目前,精釀啤酒還處于概念階段,具體還需要通過市場推廣和消費教育進行推廣,成熟后,消費者才會對產品品質要求更高”。
可以預見,精釀啤酒仍將處在行業成長的風口上,企業需要借助積極的行業發展形勢,不斷推動產品結構升級,并借力文化推廣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通過更新鮮、更豐富的產品供給來贏得更多消費者的信賴與認可。
北京商報記者 劉一博
實習記者 馮若男/文 宋媛媛/漫畫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