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稞酒凈利預降7成 收購中酒時代連續虧損商譽減值1.8億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陳妮希
青青稞酒引入勁酒實控人為戰略股東后,日子似乎并沒有好很多。
近日,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半年度業績預告,2019年上半年,公司銷售區域聚焦西北市場,重心持續保持在核心市場青海、甘肅,品類聚焦青稞白酒。受白酒行業一、二線品牌沖擊,銷售收入較上年同比下降20%-25%;隨著終端獲取信息的渠道不斷增加,消費者動銷投入增加,營銷推廣費用有所增加;2019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同比下降70%-80%。
長江商報記者注意到,高端市場遇阻,青青稞酒也適時做出調整。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在接受長江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勁酒實股人加入之后,主要是打造青青稞酒中低端渠道,但中低端白酒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走起來也艱難。
去年凈利潤僅為高峰期三分之一
這是青青稞酒自今年5月引入湖北正涵投資有限公司作為戰略股東以來公布的首個成績單,而企查查資料顯示,湖北正涵的股東結構為吳少勛持股99%、勁牌有限公司持股1%,實際控制人為吳少勛。而為國人熟知的保健酒“勁酒”所屬勁牌有限公司的控制人也是吳少勛。
彼時,華實投資已分別于5月20日、5月21日通過深交所大宗交易系統減持816萬股、74萬股公司股份,合計890萬股,占公司股份總數的1.9778%,受讓方為湖北正涵。后者通過受讓公司控股股東華實投資所持3%公司股份,成為公司的戰略股東,為公司的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支持,并在完成持有3%股份之日起36個月內不進行任何減持。
對于本次戰略投資合作,青青稞酒表示,將有助于雙方從產品研發、推廣、營銷、市場拓展、渠道建設、人才培養進行深入合作,為公司引進更多的戰略及業務資源,符合公司的戰略發展需要。
不過,也有市場分析認為,勁牌公司近幾年的多元化道路走的也是異常坎坷,二者合作也是抱團取暖尋找更多的突破口。
從青青稞酒往年與勁酒的合作情況來看,吳少勛對于青青稞酒是覬覦已久。
回查公告,2016年5月,青青稞酒聯手勁牌、奇正集團共同設立西藏那曲青稞酒業有限公司,以運營健康青稞酒項目為主。2018年7月12日,青青稞酒發布公告稱,公司副總經理王君因個人原因辭去公司職務。同時,聘任魯水龍、張芬軍為公司副總經理。資料顯示,魯水龍、張芬軍均有在勁酒任職的經歷。
而魯水龍曾任勁牌有限公司區域營銷總監;張芬軍曾任勁牌有限公司區域營銷總監、銷售總監。以此來看,青青稞酒早已有勁酒的運營班子打底,只是運營情況仍不及2013年盛況。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酒勁入局后的財報,青青稞酒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13.18億元,同比下降8.2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正轉-9416.43萬元,同比下降143.57%。
而根據青青稞酒披露了2018年年報,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3.49億元,同比僅增長2.29%,低于2013年14.38億元的營業收入。凈利潤1.08億元,雖然扭虧為盈,但仍不及2013年的三分之一。
全國化布局效果不顯
作為青海地區的“明星酒企”,資料顯示,青青稞酒集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主要產品含互助、天佑德、八大作坊、永慶和等系列,公司生產的青稞酒屬清香型白酒,被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認定為“中國白酒清香型(青稞原料)代表”。
在高峰期時,青青稞酒榮獲2013年度全國白酒第23名、中國青稞酒第一品牌。據中國酒業奧運會的“華樽杯”組委會評測,青海互助青稞酒品牌價值高達55.21億元,同比增長15.33%。
不過,面對白酒行業殘酷的洗牌期,青青稞酒也遇到天花板,被業內指出是停留在青海及相關地區的區域性品牌,未能做成全國性品牌,導致在市場競爭中失去優勢,業績敗退。
根據青青稞酒發布最新一期業績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一季度青青稞酒實現營業收入3.66億元,同比下降23.0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049.09萬元,同比下降41.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4235.59萬元,同比下降50.91%。
而且,青青稞酒虧損的步伐似乎無法停下,2019年上半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繼續預計同比下降70%-80%。
在朱丹蓬看來:“整個白酒頭部企業都在發力、漲價、壓貨,在此背景下留給青青稞酒的空間并不多。再加上企業自身區位、產品線及營銷板塊的劣勢,業績和凈利潤自然就會下滑。”
事實上,青青稞酒從發展初期就立足全國化,不僅在北京設有營銷總部,幾次戰略布局也都與此相關。2015年,青青稞酒斥資1.4億元收購中酒時代90.55%股權,被視為利用互聯網渠道實現全國化布局,但效果并不明顯。2017年-2018年,中酒時代連續虧損,成為拖累青青稞酒業績的一大原因。2018年,青青稞酒更是對中酒時代進行了1.79億元的商譽減值,如今中酒時代已從原來的B2C業務轉型為酒企服務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