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距離INS,還差一個“點贊”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錦鯉財經”(ID:jinlifin),作者 錦鯉財經團隊,36氪經授權發布。
日前,微博推出一種借網貸打榜的形式,引起了不小的爭議。據悉,新浪金融旗下信貸產品“微博借錢”推出一個“網購紅黑榜”的活動,使用微博借錢,可以根據借款金額大小獲得相應點贊數翻倍,而因為這個榜單上涉及的又都是明星代言產品,所以網購“打榜”就成了明星粉絲“打榜”的戰場。
這兩年,微博在挖掘粉絲價值上可以說是費勁了心思。
同一時間,Instagram也陷入爭議,不過原因似乎和微博正相反。為了消除用戶分享時的緊張感,改變用戶僅用照片上點贊衡量自我價值的想法,Instagram在美國嘗試將每一張圖片的點贊數量隱藏,此后只有發布者自己能夠看到照片點贊數的人。
隱藏點贊無異于社交的一場自我革命。微博與Instagram的差距其實并不是用戶數量或財務表現,而是對待用戶的態度。
式微的微博,上升的Instagram
微博二度崛起的故事或轉折于十周年記。
根據公開財報顯示,今年Q3微博雖然實現了總營收4.678億美元的成績,1.65%的增速較去年同比略有增長,但算上Q2營收1.23%的增速,微博已經連續兩個季度都處于低速增長的尷尬境遇。而去年同期,這一數據還高達43.79%,2018年的財報更是異常亮眼。
為什么去年還維持在高速增長下的微博,今年突然開始急轉直下,股價也連連大跌呢?我們可以簡單回顧這近一年時間里微博的遭遇:
2月28日,根據36氪的《1月互聯網行業經營數據跟蹤》,2018年11月,抖音月活為4.12億,首次超過微博;
5月23日,微博公布一季度財報,股價最終收跌11.28%,創2017年1月6日以來最低,2019年以來累跌35%;
7月21日,“野生中老年”粉絲們將周杰倫送上明星超話排行榜第一名,力壓第一大流量明星蔡徐坤,微博成為幕后的最大利益既得者;
10月17日,一篇名為《一場新媒體巨頭導演的“僵尸舞臺劇”,真實還原現場,導火線:一條一夜爆紅的視頻,我們流量卻為0!》的文章迅速發酵,微博數據造假的問題再次引來業內批評;
抖音的崛起不可避免地搶奪了兩微一端的用戶注意力、用戶時長以及廣告市場,但微博更深的危機是在用戶和廣告主之間兩頭為難。
為了迎合廣告主,微博犧牲用戶體驗,從2012年開始實踐六大商業路徑之后,我們使用微博就不得不承受其花樣百出的廣告:打開微博時有開屏廣告,瀏覽消息時看到信息流廣告,發微博時會因關鍵詞觸發廣告,就連熱搜榜也成了赤裸裸的名利場。但現在,利用用戶(粉絲)打造的數據假象反之又把廣告主坑了,這讓微博兩頭都沒討好,故而如今內憂外患。
再看Instagram,去年6月份,Instagram月活躍用戶數達到一個新的里程碑,突破10億關口,隨后,彭博智能(Bloomberg Intelligence)在分析報告中指出,Instagram的價值可能達到1000億美元。
被Facebook收購后,相對緩慢的商業化進程,讓Instagram的用戶增長保持了一個良性健康的狀態。數據顯示,Snapchat在2018年第一季度的日活躍用戶數增長率為2.13%,Facebook的月活躍用戶數增長率為3.14%,而Instagram實現了最快增長,其每季度增長率將近5%。這得益于其對年輕用戶群體的吸引力。
社交產品的生命線:用戶or數據?
去年年底,Instagram的一次小測試讓不少用戶心驚不已,他們一早起來發現瀏覽頁面只能通過橫向滑動,習慣了垂直流設計的用戶倍感不適。不過,很快Facebook對外媒表示,這個調試已經被迅速解決,并恢復正常的瀏覽方式。
一個承載上億用戶的產品,即使是微小的改動也會引起強烈的反響,這也是他們不愿輕易改動產品的原因,但Instagram此次隱藏點贊卻是在挑戰社交產品維持互動的一個核心功能。而且此舉更是觸及到商業變現的根基,反對的聲音認為,隱藏點贊數量會讓Instagram上有影響力的博主難以了解到自己賬戶的價值,他們及社交平臺的商業變現都會受到阻礙。
當然,站在普通用戶的角度,Instagram的測試得到了不少人的支持,他們認為隱藏點贊是肅清社交網絡過重網紅風、盲目追求數據的最直接方法。
微博其實面臨著與Instagram相同的境遇,只是他們的選擇卻截然相反。目前Instagram上獲贊最多的照片是一個沒有任何背景和濾鏡的雞蛋,這無疑是對流量網紅的現實諷刺,而微博幾個月前也發生了相似的一幕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