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部互聯網司法白皮書發布:數據回顧互聯網法院的“前世今生”
封面新聞記者 宋瀟
2019年12月5日,浙江烏鎮召開世界互聯網法治論壇。在論壇開幕之前,最高人民法院對外發布了《中國法院的互聯網司法》白皮書。據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李少平介紹,這是中國法院發布的首部互聯網司法白皮書,也是世界范圍內首部介紹互聯網時代司法創新發展的白皮書。
據了解,目前中國已成立3家互聯網法院,審理11類案件,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5分鐘,共有2679個法院入駐在線調解平臺,超過1.94億條數據上區塊鏈存證固證,網絡司法拍賣超過159萬次……
何謂互聯網法院?
數據來回答
互聯網法院,顧名思義,即實行“網上案件網上審理”的新型審理機制,集中管轄所在市轄區內的網絡金融借款合同糾紛、網絡購物合同糾紛、網絡服務合同糾紛、網絡侵權糾紛、網絡著作權糾紛等11類互聯網案件。
2017年8月18日,杭州互聯網法院正式成立。一年以后,即2018年9月9日、9月28日,北京互聯網法院、廣州互聯網法院先后成立。
2019年10月31日,杭州、北京、廣州互聯網法院全流程在線審結80819件互聯網案件,在線庭審平均用時45分鐘,案件平均審理周期約38天,比傳統審理模式分別節約時間約3/5和1/2,一審服判息訴率達98.0%,法院通過電話、郵箱、微信、短信、公眾號等在線送達文書96857次。
最高人民法院在線調解平臺有2679個法院入駐,在線匯集21379個專業調解組織和79271名專業調解員,共調解案件1369134件。
網上召開破產案件債權人會議312次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開始在全國法院部署推廣電子卷宗隨案同步生成和深度應用工作。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全國3363個法院建設電子卷宗隨案生成系統,全國67%的案件隨案生成電子卷宗并流轉應用。而通過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公開破產案件53641件,網上召開債權人會議312次,涉及債權人504013人次、破產債權9030億元。
據了解,下一步,將人民法院積極探索“區塊鏈+司法”模式,利用區塊鏈技術防偽造、防篡改的優勢,大幅提高電子證據的可信度和真實性。全國已完成北京、上海、天津、吉林、山東、陜西、河南、浙江、廣東、湖北等省(市)的22家法院及國家授時中心、多元糾紛調解平臺、公證處、司法鑒定中心的27個節點建設,共完成超過1.94億條數據上鏈存證固證,支持鏈上取證核驗。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