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種思維看互聯網公司分配時間!
當一個人將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投入一件事的時候,他能從中收獲到自己想要的。以此類推,當一個公司將百分之九十五的精力放在了與公司無關緊要的事情上時候,這個公司的收益可能最多也就是百分之五,這與我們想要的大相徑庭。本文帶你了解一種全新的思維實驗。
![](http://pics5.baidu.com/feed/d50735fae6cd7b89697dd44f3c9e9da2d8330e2d.jpeg?token=0960290a4956928684e4f083e7e84d3b&s=8CE27A23CD77360D49E9C9120100E081)
作者 | Auren Hoffman
譯者 | 蘇本如,責編 | 毛中政
以下為譯文:
幾乎所有的公司都將95%的時間花在了一些其他公司也能做的事情上。只將5%的時間花在其他公司做不了的獨有業務上。
這不是一種合理現象。
理想情況下的公司運作應該與之相反。你的公司應該將大部分時間花在你的公司專精的業務上。
一個瘋狂的思維實驗:想象一下這種新的公司形式:它只做它真正擅長的事情,而將其他事情全部外包出去。
將招聘事務外包?
幾乎所有公司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在人員招聘上。招聘是一件很耗費時間的事情。需要承認的是,有些公司確實在招聘上做得比其他公司好。但良好運作的企業最終都會掌握一套關于招聘的最佳實踐操作。
如果你的公司將招聘環節(包括面試環節)完全外包給另一個服務機構會怎么樣呢?我知道這聽上去有些瘋狂……但是想象一下,如果這種情況可能發生的話,會節約多少時間?
將辦公場所相關事務外包?
公司往往很看重它們的辦公場所。隨著彈性空間(如WeWork、Knotel等)的出現,這種情況開始發生一些改變。但這仍然非常重要。如果公司不再需要費心考慮這些問題會怎么樣呢?如果你的公司不再需要擔心會議室、食物、音樂等與辦公場所相關的事務會怎么樣呢?如果將這些決策(包括包括空間、地點和成本)全部外包給一個API,或者一個服務機構去處理呢?
聽起來很瘋狂,但想象一下這么做能節約多少時間。
將市場營銷服務外包?
市場營銷是另一個每家公司都必須處理的事務。有些公司很擅長市場營銷。另一些公司在市場營銷方面表現平平。但對于這些公司來說,市場營銷都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果你們公司不需要專人來做市場營銷(而全部外包出去)會怎么樣呢?
將財務事務外包?
財務部門也同理。難道財務事務不能作為一個跨公司的共享服務嗎?每個公司真的需要成立一個單獨的財務部門嗎?除非你是一家銀行,否則財務很可能不是你的核心工作。
還記得計算機部門(是如何一步一步被外包出去的)嗎?
盡管這一切都看上去很瘋狂。但在不久前,大多數公司都在自己管理自己的計算機系統。當我在LiveRamp公司時,我們有自己的硬件,而且必須自己處理服務器相關的事務。這是一項艱巨的工作,F在LiveRamp公司將服務器放在云端(它使用Google云服務),這樣就可以把更多的時間花在業務上。成千上萬的公司也都經歷了同樣的轉變過程。
當我們在2016年成立SafeGraph公司時,我們理所當然地決定把電腦部門外包(我們使用Amazon Web服務)。幾乎所有2013年后成立的公司都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我們不將招聘、市場營銷、財務、辦公空間、人力資源等事務外包出去的部分原因是市場上暫時還沒有一個優秀的外包服務機構。這種情況在未來可能會改變。
當然,現在已經有很多軟件工具可以提供幫助(公司可以用較少的成本從這些軟件工具中獲得更大的效益)……但是公司的員工仍然需要擁有這些方面的大量專業知識來組合應用這些軟件工具(并花時間來選擇工具)。
如果你開始剝離所有不是你公司獨有業務的事務,你會只剩下幾個員工來完成公司獨有的核心業務。再加上一些向市場介紹公司獨特優勢之處的員工就夠了。
想象一下你的公司從原有的100人規模削減到6個人。再想象一下你的公司從原有的1000人規模削減到20人。你的公司將能得到多么迅猛的發展?
精選評論
Yaniv,2019年11月13日評論如下:
這是一篇非常有趣的文章。奧倫,謝謝你的分享。
1、我認為,對于可能100%外包的業務來說,只有當這些外包業務不是零和游戲時,它才可以很好地運作。
舉個例子來說,當你和其他公司一起競爭尋找最優秀的人才時,招聘就是一項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很難相信別人(即承包的服務機構)會為了你的利益最大化而做決策。
與之相反的是,計算機部門的工作不具有零和游戲的特征。當我需要AWS的資源時,我不需要與任何人競爭。我可以用同樣的支出得到越來越多的收益。
2、你的模型現在已經在一些新興的、特殊的技術組織中投入使用,例如Team8。有一個公共的“平臺”提供招聘、辦公空間、業務開發、市場營銷和財務服務。
許多初創公司(每個公司都有自己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首席技術官等)都在使用這個公共平臺,它們只需要將精力花在核心業務上。我認為創業公司和Team8之間的相互信任是這個平臺運作的重要原因。
我預計,除了網絡安全(很難外包)之外,我們將開始看到更多其他領域的外包。
Hai,2019年11月15日評論如下:
我喜歡你的觀點。事實上,現在的經濟正在以分工的理念下運轉著。公司不僅使用AWS進行計算,他們還使用Google、Facebook進行營銷、使用LinkedIn進行招聘、使用WeWork用于辦公空間。還有些其他用于技術基礎設施、財務等事務的工具/服務。
然而,最終公司里仍然需要有人訂制和使用這些輔助工具。當公司規模很小的時候,你只需要很少的人力就能來使用這些工具。
當公司從創業模式中成長出來,在規模上達到一定程度時,會遇到更具有個體特殊性的挑戰,你需要更多的針對特殊挑戰的解決方案來取得進步。在這個階段你很難再將你遇到的問題外包給其他服務機構去處理。
Vivek,2019年11月17日評論如下:
奧倫,你提出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觀點。事實上,我經常引用類似的觀點來強調創新在智能手機行業中的價值和作用。
如果要審查多種設備的“物料清單”,考慮到計算/通信、存儲硬件和移動軟件堆棧等構建塊使用的大多是幾家相同供應商的情況,它們中的90%的工作可能都是重疊的。
同樣,如果回顧一下制造商為交付設備而投入開發工作開出的清單,并考慮到行業中的大多數參與者都擁有高度相似、可替代的開發人才,這些也可能在很大程度上是重疊的。
因此,關鍵的區別(或缺乏區別)似乎根植于僅僅5-10%的差異化工作,我把這種小比例的差異化工作比作一碗美味的酸奶或一塊神奇的面包的開胃菜,而這正是創新所在。這種差異化的“創新努力”的價值,不僅在于這種努力的數量,還在于其追求的原則和時機。
這種價值也體現在以蘋果和安卓為首的全球眾多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市場份額和銷售目標之間的巨大差距。
顯然,任何時候,一個參與開發者(相對于整個公司對開發的投入)增加了自身的創新努力,他們就有機會增加市場差異化/獲得更多的份額。
Lyden Foust,2019年11月22日評論如下:
當你把一個100%的機器作業的業務外包出去時(以AWS為例),這是可行的。機器對所有問題一視同仁。除此之外(并非100%機器作業時),將業務外包出去可能導致你陷入委托人/代理人問題。
思維實驗是一種很好的方式。每個公司都應該朝著這個方向前進。
原文:https://summation.net/2019/11/12/almost-every-company-spends-over-95-of-its-time-doing-what-every-other-company-does/
本文為 CSDN 翻譯,轉載請注明來源出處。
【End】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