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上市公司的“虧損”方法論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
文丨柳胖胖
2018年以來,曾經普遍只在創業公司階段可被接受的大幅虧損,逐步成了中概上市公司的“主流標配”。
根據燃財經統計,2019年上半年,虧損最多的25家中概公司合計虧掉近200億元。如果再算上今年第三季度,排名前10的虧損大戶總計虧了289億元。
無獨有偶,2019年美國科技公司IPO中,84%的公司虧損。而這一比例,已經十分接近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期的數據。
這種市場大環境,甚至讓那些體量雖然不算太大、但好歹在盈利的公司都非常緊張。
在今年3季度的財報電話會上,陌陌CEO和分析師之間的一段問答非常有意思。當被問到陌陌的營銷成本相關的問題,唐巖表示陌陌今年不會像過去兩年,對直播賽事活動有那么高的KPI要求,反而會拿出比以往多的獎金,為明年的增長持續地積累潛力。
但語畢,他又馬上補充道:“我們堅持的一點是,我們所有的營收增量是要以正向的毛利來貢獻的!睜I收增量以正毛利來貢獻的意思是,不能營收漲了,利潤反而跌了,甚至虧損了。對一家一直在盈利的公司來說,是非常擔心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會誤會的。
營收增量以正毛利來貢獻的意思是,不能營收數字漲了,利潤反而在跌、甚至虧損。這對一家一直在盈利的公司來說,當然是非常害怕二級市場的投資者們會誤會的。
一、過去的“虧損”
上市公司尤其是中概互聯網上市公司,之所以普遍會出現長期的虧損,是有其歷史原因的 。在國內PC互聯網時代誕生的大部分優質的互聯網公司,或者說互聯網產品模式,當它的規模到達一定體量時,確實會因網絡效應的存在而獲得指數級增長。
網絡效應一旦發揮威力,在經濟上可以有幾方面實實在在的好處,比如:
1、新的用戶會自動加入,降低了拉新成本;
2、老的用戶不太流失,降低了維護和留存成本;
3、服務新用戶的成本降低,也就是所謂的邊際成本降低;
4、整個網絡里的內容或關系質量會指數級提升,而成本可能只是小幅提升;
5、物流配送成本因為網絡密度的增長而降低。
說白了,網絡效應能幫你省錢。
而占有海量用戶和超高時長以后,尋找的到廣告、游戲和交易等變現模式,又能幫你賺錢。這一頭一尾加起來,就讓很多互聯網公司的創始人和一二級市場投資人,為了等待產品突破網絡效應臨界點的那一刻,而在之前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和不可思議的資金。
但是如今在競爭環境更加激烈,熱錢對熱門領域過快涌入、巨頭嚴密盯梢copy的情況下,很多公司在上市后很久都無法盈利,甚至虧損還在擴大。只不過,它們中間有些公司股價依然可以節節攀升,有些則跌跌不休,這中間的區別又在哪里?
二、虧損的局部意義:如果你能影響頭部競品
持續虧損后股價還能繼續漲的,大體都有一個特征:能夠影響到行業頭部競品。
這個影響可以是針對你們開發了像素級高仿的新產品、大量挖你的員工、從公關層面潑臟水,以及最重要的,實際業務數據因你的增長而受到影響。
拼多多是典型代表。
整個2018年拼多多虧了100多億,今年前三個季度依然虧了50多億。但是自它上市以來,股價持續穩步上漲,如今已經超過百度這個多年來盈利能力一直不錯的巨頭公司,排到了互聯網上市公司第五名,僅次于阿里巴巴、騰訊、美團和京東。
數據引自:燃財經
拼多多如此受人重視的一大原因就是,它讓曾經排在電商領域Top2的阿里和京東都如坐針氈,并且尚未找到長期有效的阻擊方法。拼多多在崛起兩三年后,依然在競爭中掌握了主動權,各種數據并沒因對手的處處設限而明顯下滑。目前其日活用戶、交易用戶數據方面已經超過了京東,GMV的體量雖然遠不及阿里,但因為增速更高,差距還在不斷縮小。
不過,拼多多的問題也很明顯,下面會提到。
從影響巨頭的維度看,瑞幸也有一定的類似之處。很多人對瑞幸的長期補貼模式嗤之以鼻,評價其“沒有未來”,這在某種程度上是的對的。不過瑞幸的股價也確實從今年雙11開始,連續大漲了一個多月,相比之前的低點漲了將近兩倍,市值達到75億美金。
核心的原因我認為在于,瑞幸真的有讓星巴克在中國地區的競爭和營銷策略改變,讓巨頭開始跟進。比如去年瑞幸開始規模化大量鋪設線下店以后,這兩年星巴克也開始發力外賣業務,除了去年開始和餓了么的合作,今年星巴克自家app內的專星送的優惠和免運費力度也都紛紛加強了。
而今年年中星巴克還推出了名為啡快(StarbucksNow)的小門店,對標瑞幸門店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