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柒真的出海成功了么?
李子柒一直被視為網紅出海的成功范例。
她的視頻內容以美食為主,亮點在 “古香古食”,無論是工序、器具還是穿著,都透著濃濃的中國風,之后她把內容漸漸擴展到文房四寶、秋千、胭脂、斗篷等具有中國傳統古韻的手工制品上,場景一如既往是李子柒的老家四川綿陽鄉間。
正是這種清新田園風戳中了粉絲的心,并為她帶來了一大波海外粉。
![](http://pics7.baidu.com/feed/838ba61ea8d3fd1f7b15180c35e0c01a95ca5f1f.jpeg?token=3a4395731dfaecd2549ae8e8ca35dee4&s=69DAE112190E444D02D505DA0000C0B2)
“傳統手工釀造醬油”視頻下的評論
截至發稿,李子柒微博粉絲2121萬,B站粉絲282.1萬。YouTube頻道開通于 2017 年8月,不到1年粉絲破百萬,之后越來越受歡迎,躋身中國區頭部網紅,訂閱人數超過750萬,總觀看量累積9.7億次,單個視頻的播放量常破千萬。
![](http://pics4.baidu.com/feed/d1160924ab18972b315b24d3e3639e8c9f510afd.jpeg?token=969b934346b1291c29a780f6c67f1fe9&s=82C9DD120B4B604F485054DA000080B1)
圖源:海外網紅營銷平臺Nox Influencer
辦公室小野以796萬的粉絲量位列第一,但就兩者在YouTube上的廣告收入和單個視頻合作費用,其品牌價值遠不及李子柒。
![](http://pics2.baidu.com/feed/14ce36d3d539b600ab1cdbb1edfed02fc75cb71e.jpeg?token=b40f5533a787d74f7a9b0483e71bce84&s=C353CD321F0B4049485054DA0000D0B3)
圖源:海外網紅營銷平臺Nox Influencer
如今,YouTube中國區綜合排名TOP3依次為辦公室小野、李子柒、滇西小哥。
和辦公室小野不同,李子柒和滇西小哥都是作為國內成熟IP現身YouTube的,兩者在入駐B站1年后才開通YouTube賬號,團隊在YouTube上投放第20支作品起才開始配置中英對照的標題和簡介。
可以說,YouTube最初只是作為李子柒一個新的分發渠道,并不指望它能帶來多大的關注,在海外火起來實在是個意外之喜。
美食+中國風,是盔甲也是軟肋
拆分李子柒的頻道元素,美食權重最大。
不用擔心搞笑內容的梗和包袱只有本國人才能體會,美食節目的確不分國界,但不是每個節目都能火到國外。
總的來看,美食類頻道大致分三種:一是實操性的,觀眾大多帶有“下廚”目的,比如“美食作家王剛”;二是特色美食,讓觀眾飽眼福,長見識,受制于食材、工具、場地,其中的作品不一定適合在家DIY,比如李子柒、滇西小哥視頻里的很多當地特色吃食;三是“吃播”,比如大胃王柚子君,美食測評類博主,這類主播可能會捎帶介紹做法,但主要在于展示“吃”的過程。
第一、第三種,國外的類似節目不少且試水更早,早已翻涌成一片紅海,大胃王密子君在YouTube上粉絲(YouTube名“Mukbang Mires”)才6萬出頭,遠不及日本吃播木下佑香。要想引導外國人動手做中餐,餐飲習慣不同就是個大問題,外國很多地方習慣用電器而非明火。
第二種恰恰屬于藍海內容,人無我有,重觀賞,輕參與,正是李子柒和滇西小哥選擇的方向。
其次,她們的視頻早已不局限于食物,更多的體現的是“風物”。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美食+鄉土風物就能火呢?不一定。
同樣不在乎字幕有無的野食小哥(YouTube名“Wild Cooking”)在YouTube上的粉絲數才23萬,受眾局限于港澳臺地區。華農兄弟 2014年6月就在YouTube上創建了官方賬號,現今也才16萬粉絲,評論區多是中文。
他們的視頻內容足夠鄉野,卻不夠“中國”,不符合外國人心中的“中國風”。 完美呈現外國人心中的中國傳統生活方式,李子柒借此在同類節目中脫穎而出。
同處于東亞文化圈,日韓的傳統文化也很有特色,為什么它們沒有這個版塊的現象級網紅呢?
觀察日韓的頭部YouTuber榜單,娛樂、音樂類頻道牢牢占據過半江山。
![](http://pics5.baidu.com/feed/4bed2e738bd4b31c9ddfb17f8478c27a9c2ff842.jpeg?token=0c75940fa9018f48c8a2106e4f31caaf&s=A030EC3253134063587571CA0000D0B2)
日本區YouTube網紅榜top8截圖,圖源:海外網紅營銷平臺Nox Influencer
![](http://pics7.baidu.com/feed/960a304e251f95ca4a3293f5cdb99a3b650952e5.jpeg?token=2105017ab1b813bf992270e6c85e7a37&s=18247D3257534062587D71DA0000C0B2)
韓國區YouTube網紅榜top8截圖,圖源:海外網紅營銷平臺Nox Influencer
跟音樂、娛樂相比,李子柒的頻道還是一個相對小眾內容,中國網紅并沒有在國際化平臺上分食到最大的那份蛋糕。從粉絲體量上就能看出差距,全球排名250位的YouTuber “ExtraPolinesios”是一個主打達人吐槽、測試挑戰類娛樂頻道,有1430萬粉絲,李子柒作為中國區NO.2,粉絲數約摸只是ExtraPolinesios的一半。
美食+中國風,優在特色鮮明, “足夠窄”是李子柒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其向上突破的瓶頸。
MCN機構不可或缺
YouTube的推薦機制秉持內容為王,被觀看時長是視頻獲得推薦與否的核心指標。吸引人的標題和封面可能會提高點擊量,但高點擊量不重要,完播率才關鍵,這一機制旨在鼓勵內容創作者在視頻質量上多下功夫,也對創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辦公室小野、李子柒、滇西小哥的共同之處在于視頻不加外文字幕,但 “無外文字幕”不代表他們不追求本土化。李子柒的內容簡介中英雙語,視頻標簽不僅有英語還有越南語,辦公室小野的作品標題和簡介都是全英文,都很注重海外用戶的觀看體驗。
![](http://pics2.baidu.com/feed/aec379310a55b319f1ee452f49076723cefc178c.jpeg?token=059a68f4b33ade6a37286f0f308ba961&s=12C865A01A94BC9EC62D495D030080B2)
同一視頻下B站和YouTube的文案對比(左:B站,右:YouTube)
語言關是本土化的第一大難關, YouTube的自動語音識別技術能夠應付簡單對話,但自動生成字幕功能的機器學習算法并能百分百準確傳詞達意。
除了文案,還有音樂版權、傳送門的鏈接、粉絲互動、公關等多方細節拖累創作,何況等平臺的推薦機制和變現模式各不相同。
成功范例們在Facebook、Instagram不斷追求本土化、專業化,新進入者想要破局勢必會耗費很大部分精力在內容之外的運營上,故MCN機構不可或缺。
中國區YouTuber背后,鮮少沒有專業的MCN機構,前文提及的辦公室小野、大胃王密子君背后是洋蔥集團,野食小哥則是大禹網絡。滇西小哥和李子柒的內容調性相仿,成名之路也很相似,都是以優質內容被專業MCN機構相中,從單打獨斗到擁有自己的運營團隊,滇西小哥自2017年簽約Papi醬團隊的papitube后,發展速度明顯變快,在今年微博紅人節上,滇西小哥獲得年度視頻紅人、帶貨紅人和十大影響力美食大V三個獎項。
以WebTVAsia葡萄子為例,這家馬來西亞公司葡萄子媒體娛樂制作公司(Prodigee Media)的子公司,負責專門的YouTube MCN業務條線,是YouTube認證的MCN官方合作伙伴,暴走漫畫、谷阿莫、羅輯思維、罐頭視頻、SNH48、何仙姑夫、萬合天宜、古香古食、騰訊動漫等知名IP的YouTub頻道均由葡萄子獨家運營。
![](http://pics0.baidu.com/feed/b7003af33a87e950975114d01596b646faf2b478.jpeg?token=ccfc11642fe9f3c083bd9bf9b6f2b407&s=708AF8B488F07890453449590300C033)
葡萄子知名合作對象,圖源:WebTVAsia官網
![](http://pics4.baidu.com/feed/0df431adcbef7609cbc3ad4e207346c97ed99e4e.jpeg?token=fd27d74dcdeed96460bfed94289206d1&s=EBCAA20B5CA4969E9D05F8DE0300C0A0)
圖源:文娛商業觀察
專業化運營團隊不難找,根據快手大數據研究院公布的一項數據,截止2019年6月底,中國MCN機構數量已經超過6500家。許多明星MCN也在不遺余力地挖掘潛力股,尤其是國內已經有一定知名度的IP,再將其推向YouTube、Facebook、Instagram、Twitter。
網紅出海的困境
打造下一個李子柒卻很難,難在競爭壁壘和變現模式上。
競爭壁壘體現在兩點:一是保持獨特性的成本太高,一條11分鐘的手工釀造醬油視頻,李子柒花費了2年時間取景,手工制作的毛筆、紙張都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精力去學習。二是同類型的創作者不少,李子柒之后已經有了個滇西小哥,這個細分領域的上升空間本就有限,成功前輩的品牌壁壘在前,后來者的門檻只會更高。海外競爭者同樣不可小覷,美國版“野食小哥”頻道“Food my village”比李子柒稍晚入駐YouTube,內容遠不及李子柒精致,現今粉絲數不少,為160萬。
其次,海外網紅尤其是中小網紅普遍受制于YouTube平臺的變現機制。
YouTube上,內容創作者的收入來源有三。一是來自廣告主:加入 YouTube廣告聯盟,平臺抽取45%;自己接廣告,YouTube提供相應通道。二是來自粉絲:打賞,平臺抽走30%;付費訂閱,平臺抽走訂閱金的50%。三是電商賣貨。
依托于中國成熟的電商環境,“賣貨”是國內網紅的一大重要收入來源,但在YouTube上略顯雞肋,平臺在商品入場權、展示范圍、可合作零售商方面的話語權很大,李子柒的線上旗艦店只開在國內,暫無海外快遞服務,也就是說,280多萬店鋪粉絲都是國人。
YouTube上的粉絲打賞廣受詬病的一點是分成之前的各項“搜刮”。據品玩報道,有些主播發現,在 4.99 美元的訂閱金里,自己只能拿到 1.55 美元。這是因為YouTube的訂閱平臺分成之前,還要先扣掉交易費、管理費,以及當地的增值稅和銷售稅等。
綜合看來,YouTuber們更依賴于廣告分成收入,廣告收入取決于曝光率,粉絲數量與收入成正比。這套營收模式下,頭部網紅的粉絲體量大,自然不愁收益, 但高比例的抽成對長尾部分的小主播不太友好。
跟國內其他網紅相比,李子柒毫無疑問是出海最成功的那個。
她在國際化網絡平臺上積累的700多萬粉絲,其頻道少見地突破了單一的華人圈子,在她之前,中國區YouTuber很少能達到這個水平。但將目光放遠,比起全球范圍內的頭部YouTuber,網紅榜TOP 10的粉絲量門檻高達4000萬,李子柒的頻道遠不能及。
![](http://pics4.baidu.com/feed/9358d109b3de9c8288bf9321662f650f1bd843fd.jpeg?token=83c18655c9b705250680c3cfcecf9fbb&s=24B0743243134067545D50CA0000C0B2)
國際YouTube網紅榜top10,頭部網紅粉絲體量巨大,圖源:海外網紅營銷平臺Nox Influencer
中國短視頻出海還有諸多賽道可以拓展,國外平臺相對單一的變現模式下,只有娛樂、音樂這類大眾化內容足夠強勢,中國網紅成功出海才能擺脫偶然性。
來源:36氪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