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推進城建重點系統工程 保障改善民生
“以前,高架橋沒開通的時候,送貨時總是感覺時間緊張。現在就不一樣了,你看,同樣是下午兩點前將貨物送到中德園,這時間就綽綽有余。”12月19日中午,駕車拐上沈遼路高架橋,京東配送司機王一凡習慣性地看了一眼手表說。
讓王一凡工作輕松起來的沈遼路高架橋歷經508天建設,是沈陽首座連接老二環、新二環并與三環實現交通轉換的高架快速路。該高架橋設計速度為每小時80公里,通車后車輛的通行時間將由原來的平均30分鐘節省至平均6分鐘。車輛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四號街出發,約30分鐘可達沈陽站,從沈遼路立交(二環)南引道出發約5分鐘可達三環寧官高速收費口,約10分鐘可達中法城,13分鐘可達中德園。
沈遼路高架橋只是沈陽今年規劃建設的快速交通網絡中的一部分。一年來,沈陽城市建設圍繞完善交通設施建設、突出生態環境建設、加強補齊民生短板等50多項城建重點系統工程展開,為沈陽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完善城市功能,增強輻射力、影響力和帶動力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一年來,沈陽全力堅持以創新改革為工作驅動力,在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這個新目標下,為沈陽崛起傾力前行,讓這座希望之城變得更加宜居更加幸福。
隨著城市規模不斷擴大,擁堵等交通問題日益顯現,為此,沈陽市規劃了“四環、兩橫、兩縱、十八射”快速路網體系,總里程達到660公里。特別是今年,地鐵9號線投入運營,10號線年底試運行,2號線延長線開工建設,3號線年底前將開工,東一環、沈遼路快速路建成通車,長青街快速路年底前主線通車。
在加快道路建設外,沈陽也將目光放在路面以下。最近兩年,沈陽在夏季屢遭暴雨襲擊,排水防澇成為城市發展必須解決的難題之一。今年,沈陽加快了對排水設施的改造,完成283項排水防澇工程,內河泄洪能力提升2.3倍。新建改造供水管網310公里、供熱管網110公里、燃氣管網316公里。
為了將沈陽打造為宜居的家園,沈陽城市建設在做“加法”的同時,也在為了生態保護尋求“減法”。今年以來,沈陽完善創衛長效機制,推進城市管理、生態環境、交通運輸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實施城市運河水系綜合提升改造。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居民垃圾分類覆蓋率達到51.8%。
“城市建設的核心方向,就是民心所向民生所需。”為了打造宜居宜業的大都市,沈陽今年進一步加強補齊民生短板。為了改善居民出行條件,沈陽實施崇山路(北陵大街至塔灣街)、南二環加寬(青年大街至三好街)等道路整修工程;在青年大街、黃河大街等重點街路新增15處行人過街通道。在解決停車難方面,通過新建、挖潛盤活、共享等方式共解決15萬個停車位,進一步完善交通設施;為讓市民出行方便,新增、更新380輛純電動公交車,增建停車場;建設88座、改造7座公廁。為讓百姓辦事更方便,沈陽各區、縣(市)不動產登記業務實現“一窗受理、并行辦理”,部分地區實施“互聯網+不動產登記”,除遺產繼承以外的所有不動產登記業務辦理時間壓縮至5個工作日以內。
更為重要的是,沈陽城市建設者把更多關注焦點放到了老舊小區中。今年,沈陽特別對100個老舊小區整體環境進行提質改造,并啟動加裝電梯試點工作。這其中,沈河區小西小區是沈陽目前首個加裝電梯的試點小區,整個項目從開始到竣工,進展非常順利。今年6月,小區居民簽字同意加裝電梯,9月17日,電梯陸續到貨進場,短短不到半年的時間,電梯已經開始試運行,辦事部門和企業所表現的辦事效率為市民所贊揚。
沈陽日報、沈報融媒記者于海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