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虧57億!曾被紅杉、淡馬錫青睞的獨角獸,如今敗下陣來?
來源:投資家網
作者:張閆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當年這句話一出,頓時共鳴者如眾。如今,全國游、出國游已經成了家常便飯,旅游平臺們也紛紛如雨后春筍一般冒了出來。其中不乏攜程、飛豬這類新秀,也不缺美團等后起之秀。
而在搶奪線上旅游這塊大蛋糕時,有后起之秀奮力直追,也有領頭羊敗下陣來。
途牛,作為曾經的OTA中佼佼者,2014年成為第四家在美上市的OTA平臺,上市數年,非但沒能擺脫增長緩慢,業務結構單一的評價,反而陷入了連年虧損的窘境。
![](http://pics1.baidu.com/feed/7dd98d1001e9390180fe4aa5832da5e234d196f1.png?token=ac385b04481d3990d6f93a89382e5596&s=44629F4408D065D21899391003009099)
虧損已經成途牛“家常便飯”
虧損的陰影一直籠罩在途牛的發展過程中。
自從2014年,途牛在美上市后,就一直表現不佳,2015年、2016年和2017年途牛分別虧損14.6億元、24.2億元和7.7億元,直到2018年才實現首次盈利。
但近日途牛發布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又揭露了一個事實:今年途牛又要虧了。
第三季度財報顯示,途牛虧損額達到了1260萬元,雖然這個數字與今年第一季度虧損1.5億元,第二季度虧損1.67億元的成績相比,算是有了極大的改善。但與去年同期盈利2800萬元的表現相比,途牛只能說是差強人意了。
![](http://pics0.baidu.com/feed/d62a6059252dd42a985e8dc1fbfaaab0c8eab849.png?token=c2f192d9d37329c0f0df4c1073582d7f&s=CD9320D6D6E35CB2D395B87A0300D070)
為何在移動互聯網紅利下,全民旅游的風氣下,途牛的表現依舊如此糟糕呢?
從途牛的財報中可以得出答案。在2019年Q3財報中,途牛打包旅游產品收入為7.471億元人民幣(合1.045美元),較2018年同期增長18.1%。而這一增長主要來源于跟團游收入的增長。
據悉,跟團游業務基本占據了途牛整體營收80%以上,也就說途牛唯一拿的出手的業務就是跟團游。
但是跟團游的發展要依仗地接站,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運營,所帶來的運營成本和人力成本都比較高,發展比較吃力,整體毛利并不高。
其次,在線旅游競爭激烈。巨頭攜程占領市場份額40%以上,占據極大優勢;而同程藝龍合并后,業績也蒸蒸日上,實力不容小覷;而美團與飛豬憑借在酒店預定和機票預定上的優勢也瓜分了一定的市場份額。
相比較之下,不論是在機票、酒店、火車票、度假產品、目的地門票預定等業務上,途牛都沒有與巨頭抗衡的能力。
更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線上流量紅利的消失,在線旅游的獲客成本越來越高。面對這個難題,途牛選擇了擴張線下門店、加大廣告營銷的方法來吸引用戶。
據2019年途牛Q3財報顯示,第三季度途牛銷售與市場營銷費用花了2.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5%。據悉,費用上升主要是由于門市擴張相關費用的增加。
從2015年開始,途牛就開始布局自己的線下門店,截止2019年3月,途牛的線下門店數量達到了530家直營店。但直營店與加盟店的模式不同,直營店所需要的運營成本更高,擴張速度更慢。
相比較之下,攜程的線下門店擴展速度更快。通過加盟的形式,攜程迅速招攬了一批盟友,全國線下門店數量達到1700家,今年計劃還將新開1300家店。
與同行相比,途牛的捉襟見肘的境地已是一覽無遺。
途牛還有翻身的機會嗎?
作為曾經的OTA中佼佼者,途牛也曾是資本的寵兒。
途牛從成立至今,獲得了約10輪、總計近19億美元的融資,投資方有京東商城、攜程、弘毅投資、紅杉資本、DCM資本、淡馬錫等資本機構。
但自2016年拿下海航旅游投資的5億美元后,這幾年來,途牛還沒傳出過有融資的消息。
當然,這也與途牛本身的發展有關。據統計,從2013年至2019年近7年的時間內,途牛已經累計虧損57.31億元人民幣,歸母凈利潤累計虧損57.07億元人民幣。
燒錢之旅走到今天,有人甚至稱并購或許是途牛的最佳出路。
不過,途牛還有沒有翻身的機會、逆勢而為呢?答案誰也說不好。
在公布2019年第三季度的財報時,面對財報業績的不佳,途牛將原因歸因為外部大環境的不好,導致旅游收入預期下降。確實,受種種因素影響,2019年旅游市場整體環境都不好,各大OTA都在面臨這一困境。
但是對于一直都在虧損的途牛來說,大環境的變差影響更嚴重。當大環境好時,途牛還能在風口上獲利,一旦風口過去,虧損只能越來越大。
![](http://pics2.baidu.com/feed/562c11dfa9ec8a1367135ff90fc2608aa1ecc0e1.png?token=f3bad39a7b89b940e8a797aee78b951b&s=ED64D14A473100374ADA30B30300501A)
面對常年虧損的現狀,途牛早早就開始削減開支、開始裁員。
2017年途牛總部開始大裁員,一口氣辭退400余人,有個別部門甚至整體都被裁撤,員工對此毫不知情。半年后,新一輪的降薪、降提成又再次到來,很多員工甚至罷工以示抗議。
更讓人詫異的是,途牛的聯合創始人、總裁兼首席運營官嚴海鋒,首席財務官楊嘉宏也紛紛宣布離職,離開途牛這個曾經奮斗了數年的老東家。
大幅裁員、高管出走,如今的途牛早已不復往日的輝煌,連用戶口碑也每況愈下。
今年10月,有多個途牛用戶投訴途牛旅游分期貸款產品“首付出發”。據悉,當用戶修改行程,取消訂單時,不僅要扣高額的違約金(全部旅游團費的60%-80%),還要一次性支付分期貸款全部的12期或18期手續費!
有途牛用戶甚至定好了酒店,卻被酒店放了鴿子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