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莓”隨餐飲料等三項目通過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鑒評
圖為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專家鑒評會現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瀟瀟/攝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組織有關專家,在京對遼寧嶺秀山礦泉飲品有限公司、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江南大學共同研發的黑果腺肋花楸隨餐飲料、果酒、果醋生產關鍵技術及應用三個項目進行了鑒評。這批項目主要針對商務多餐、肥胖及便秘人群,由于黑果腺肋花楸中花青素和多酚含量較高,具有其潤腸通便、抗氧化等功能性突出的優勢。對此,專家委員會認為,三個項目的總體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黑果腺肋花楸又名“不老莓”和“野櫻莓”,原產于美國東北部,自2005年開始引入我國。“不老莓”含有花青素、多酚、黃酮、白藜蘆醇、多種維生素等豐富的營養成分,其中花青素含量是葡萄籽的80倍,在所有的莓類水果中,“不老莓”ORAC抗氧化指數居首位。
據遼寧嶺秀山礦泉飲品有限公司方面相關負責人介紹,基于“不老莓”的市場需求,公司在遼寧省遼陽市弓長嶺區投資10億元建設了近萬畝“不老莓”標準化原料供應基地,建立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的“不老莓”健康產業全產業鏈,針對不同消費人群,開發出隨餐飲料、果醋、果酒生產關鍵技術及應用等項目。
公司技術負責人在鑒評會上作了關于三個項目的技術報告,表示通過工藝優化,原料“不老莓”中的花青素、原花青素及多酚等營養物質得到了有效保護,損失率大大下降,并減輕了原料自帶的酸澀口感。
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理事長孟素荷,北京工商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傳統釀造食品分會理事長王喆以及來自于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酒業協會、中國農業大學的多位專家出席鑒評會并組成鑒評專家委員會。
專家委員會在審閱有關資料、質詢和討論后一致認為,黑果腺肋花楸隨餐飲料生產技術項目創新性地提出了“隨餐飲料”概念和消費場景,開創了新的飲料品類,產品的花青素保護技術有效保護了營養成分不被破壞,具有良好的市場前景。針對果醋和果酒生產技術項目,專家委員會認為,果酒項目生產技術能夠快速進行酒精發酵,大幅降低原料中的蘋果酸含量,口感醇厚豐滿;果醋項目發酵采取流加發酵和分割發酵方法,酸度達到了120g/L以上,產品入口甜潤,回味悠長。專家委員會一致認為,以上三個項目的總體技術均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