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醫師:用生命守護生命 為健康中國聚力
8.19醫師節 請收下我們的祝福
健康時評:尊醫愛醫,是送給醫生最好的節日禮物
【微視頻】中國醫師節:向所有醫師致敬!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我國1200多萬衛生健康工作者是全民健康的“守護人”,是戰勝疫情的重要保障,是推動健康中國的主力軍。
8月18日,在中國醫師節到來之際,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代表黨中央,向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慰問。他在慰問中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全社會都要關心愛護醫務工作者,弘揚先進事跡,加強業務培訓,支持開拓創新,幫助解決困難,推動在全社會廣泛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醫務人員隊伍建設,多次肯定、稱贊廣大醫務人員的優秀業績和重要貢獻。從慰問、表彰到對首個“中國醫師節”作出重要指示,再到今年疫情期間為前線醫護人員加油鼓勁、關愛呵護……總書記躬身表率,引領全黨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風尚。
今天,讓我們再一次重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深情擔當,致敬醫務人員“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
弘揚戰“疫”精神 抒寫醫者大愛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忘不了,在疫情救治中,醫務人員在技術上精益求精、攻堅克難。他們“不遺漏一個感染者、不放棄每一位病患”,在危重癥病區上演著“生死時速”。
忘不了,在戰“疫”日記中,那一句句有溫度的話語。有的日記里,即使面對“未知”“可怕”的傳染性疾病,醫護人員依然24小時堅守在病區;有的日記中,醫護人員如照料家人般精心護理患者,用鼓勵、安慰化解恐懼和擔心,成為患者心中的“定海神針”。
更忘不了,在高溫酷暑下,為了讓“防控跑在病毒前面”,在各個核酸采樣點,醫護人員為了快速提升檢測能力,不懼汗水濕透衣背、體力透支中暑、皮膚曬傷起泡。他們為孩子跪地檢測,在體育場內席地而眠,工作到深夜凌晨……
這些最美的逆行者,奮戰在疫情一線,既不喊苦、也不叫累,默默地用精湛的醫術與溫暖的情懷,為健康堅守。
在近日召開的由·人民健康主辦的“人民愛醫行動”年度大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回憶起在武漢82天的戰“疫”經歷,依然禁不住流淚:“在那樣一個艱難的時刻,廣大醫務人員工作任務重、感染風險高、工作壓力大。但他們沒有退縮,一直奮戰在崗位上,守護著人民的健康!
“疫情來了,醫務人員必須上前線去。”72歲的張伯禮院士大年初三就到了武漢,一直戰斗在最前沿!盀槭裁瘁t務人員要頂在前面?就像學生要好好學習,軍人要守疆衛國,疫情來了,職責所在,我們……我們醫生不就得上。”說到這里,張伯禮院士哽咽許久。
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武漢金銀潭醫院院長張定宇,沖鋒在前,身先士卒。他身患重疾,卻仍堅持帶領金銀潭醫院干部職工,救治了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面對全社會的贊譽,他卻淡然地說:“我從沒想過做英雄。是所有人一起做出了犧牲與貢獻,而我,僅僅是他們中的一分子。”
召即來、來能戰、戰必勝!面對這場新中國成立以來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疫情,全國廣大醫護義無反顧、逆行出征,白衣執甲、不負重托,英勇無畏沖向戰“疫”最前線。
他們以身為盾、沖鋒在前、與病毒戰斗;他們無私奉獻、用生命守護生命、筑起堅固防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作出了重要貢獻。
對此,習近平總書記給出了高度評價:“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廣大醫務工作者牢記黨和人民重托,義無反顧沖上疫情防控第一線,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頑強拼搏、日夜奮戰,為抗擊疫情付出了艱苦努力、作出了重大貢獻,彰顯了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崇高精神,贏得了黨和人民高度評價!
提升服務水平 讓醫療更有溫度
作為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廣大醫務工作者承擔著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大幅提升,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巨大成績的背后,凝聚著無數醫務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規劃和指導性文件對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加強醫務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給出了頂層設計和規范指導;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求,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2017年,國務院批復同意設立“中國醫師節”,更是黨和人民給予醫務人員的特殊榮耀。
2018年,首個中國醫師節,也是《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啟動之年。這些年來,圍繞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的“瓶頸”問題,在黨中央部署下,廣大醫務工作者不斷創新醫療服務舉措,使人民群眾的就醫感受得到不斷改善。
2020年又逢醫師節,也是《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的收官之年,所有三級醫院基本都實施了預約診療服務,且能夠在30分鐘之內精準分時預約。真正幫助患者實現了“四個減少”——就醫往返次數減少,院內重復排隊次數減少,門診全程候診時間減少,平均住院日減少。
醫療服務質量進一步提升,多學科診療模式讓患者掛一次號即可同時得到多個專科專家的共同診治;日間服務模式提高了手術效率,縮短了患者術前等候時間;五大中心建設及建立區域協同的急診急救服務網絡,使危急重癥患者得到更有效的救治;遠程醫療平臺化服務模式,推動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讓群眾在家門口看名醫更可及;信息化平臺互聯互通,一站式結算,影像、檢驗檢查結果共享,有效提升了患者的就醫滿意度。
通過醫務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如今,就診便利、溝通有效、診療安全、服務可及、信息共享、服務一體的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正在建成。
倡導尊醫重衛 增強職業獲得感
醫愛人民、人民愛醫。尊重醫務人員就是尊重生命,愛護醫務人員就是愛護我們自己的生命和健康。疫情期間,在后方,來自全國各地的愛心人士、志愿者,努力為醫務人員提供各種各樣的支持。助力保障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家庭生活,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和后顧之憂,體現出濃濃的社會人文關懷。
關愛醫務工作者,不僅在“戰時”,更在平時的長效機制。中國醫師節設立三年來,醫護人員的從業環境更加穩定和諧、醫患關系不斷改善提升,職業榮譽感和工作成就感有了更多的保障和提升。
在執業環境方面,今年6月,《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等法律法規落地施行,直指鬧醫、傷醫、辱醫行為的強制約束,從法律的角度闡明了國家對醫務人員的保護,確保了醫務人員獲得制度性的尊重。
在職業發展方面,地方部門及醫療機構積極實踐符合醫護職業特點的激勵分配、評聘晉升、傾訴溝通等機制。通過建立更完善的制度和人才培養計劃,搭建更大的職業發展平臺,最終實現讓“讓醫療衛生人才進得來,留得住,干得好”。
一系列政策、制度性的關愛,符合健康中國的時代要求。只有讓醫務人員的勞動得到尊重、價值得到體現,才能護航健康中國建設,為開創我國衛生健康事業新局面匯聚更多力量。
2020年,對于全國廣大醫務工作者都是不平凡的一年。在這場突發疫情的“大考”中,他們用生命創造了中國方案、中國效率和中國信心,為今年的醫師節交上了一份特別的答卷。
疫情終將過去,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還將釋放與升級!翱床「嫘摹⒎⻊崭w貼、技術更高超”是人民的醫療訴求,也是所有醫務人員前行的方向和目標。全體醫務工作者必將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繼續用更大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落實健康中國戰略,不斷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新貢獻,為健康中國譜寫新篇章。
- 標簽:第八號當鋪第一部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