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健委:衛生健康法治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取得突破性進展
首先是以良法保障善治,推動衛生健康工作高質量發展。衛生健康立法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特別是大家都十分關注的重要的法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立法過程持續了很長時間,終于在“十三五”期間出臺了。此外,《中醫藥法》《疫苗管理法》相繼出臺。《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是我國衛生健康領域第一部基礎性、綜合性的法律,這部法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醫療衛生事業的公益性原則,著力“保基本”,保障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可及,著力“強基層”,堅持以基層為重點,加強基層機構和人員建設,著力“促改革”,將醫改中行之有效的像分級診療、醫聯體建設等這樣的經驗上升為法律。同時以法律形式對衛生健康事業的根本宗旨,建立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加強醫療衛生人才隊伍建設,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質量,發展醫療衛生技術,完善健康促進措施,完善藥品供應和資金保障,加強監督管理等作出了規定,為保障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法治保障。
其次是強化和創新衛生健康監管,加大行政執法的監督力度,開展“雙隨機一公開”的監管,推進衛生健康系統“互聯網+監管”的系統建設,強化事中事后監管,衛生行政執法人員“進一扇門、查多項事”,整合監督檢查事項,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提高衛生執法的效能,推進“三調節一保險”的醫療糾紛預防處理制度體系建設,完善醫療機構內部管理,醫療糾紛人民調解、醫療風險分擔工作,形成醫療糾紛預防和處理的常態化工作機制。
最后是簡政放權,不斷優化公共服務水平,提高人民群眾獲得感。取消了和調整了行政審批事項,放寬市場準入,比如社會辦醫、區域總量、空間布局不做規劃限制,配置乙類大型醫用設備,全面實施告知承諾制,全面取消行政審批中介服務事項,深化“證照分離”改革,診所設置的審批改為備案管理,簡化辦事流程,縮短辦事時間,推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義診備案等事項全程網上辦理,著力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
“下一步,我們將緊扣法治中國、健康中國建設大局,做好基本醫療衛生和健康法的促進,法的宣傳和貫徹落實。特別是要做好《傳染病防治法》等重點法律法規的立法修法工作,努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衛生健康法律體系。”于學軍說。
- 標簽:趨時附勢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