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強集聚“高精尖缺”人才助力經濟發展
近年來,衡水市武強縣不斷創新人才招引模式、優化人才發展環境,為加快縣域經濟創新發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截至目前,該縣共有高新技術企業11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09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1家、省級孵化器1家、省級科技小巨人企業7家,引進“高精尖缺”人才124人。
健全管才機制。該縣設立了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縣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出臺《中共武強縣委組織部關于建立縣級領導干部聯系專家人才制度的意見》,各縣級領導根據分管部門職能,每人至少確定1至2名專家人才作為聯系服務對象。去年以來,共走訪慰問專家人才110余人次,幫助解決困難30余件。同時,該縣將在文教衛生、樂器制造等領域內專業技術水平高、具有較大貢獻和帶動作用的35名專家人才納入縣級專家人才庫,定期了解其思想、工作情況。今年,康英勤、陳賀芝2人入選“衡水市第七批市管優秀專家”。
營造敬才氛圍。該縣推出《畫鄉追夢人》系列專題片,對10余名龍頭行業領軍人物進行電視專訪,并通過多種宣傳媒介廣泛宣傳報道,進一步提升“高精尖缺”人才知名度。截至目前,已錄制完成4期,播放3期。同時,該縣面向各行各業和基層一線,選樹了一批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先進典型,大力營造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助力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此外,該縣協調發改、農業農村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單位人才資源優勢,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下鄉”“科技沙龍”等活動,積極營造敬才氛圍。
加大引才力度。該縣與衡水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把衡水學院的人才智力、技術創新優勢和自身的現代農業、文化旅游產業優勢充分融合。截至目前,共引進衡水學院畢業生43人。該縣積極推動校企合作,先后有29家企業分別與石家莊鐵道大學、中國有色金屬研究院總院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簽訂合作協議,引進人才85人。此外,該縣大力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并開通引才綠色通道,將高層次人才納入燕趙英才卡服務范圍,切實提高其待遇水平。
加強人才培育。該縣依托縣委黨校、縣職教中心等單位和教育機構開展人才培訓,推動培訓對象由各級黨政干部向專業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農村實用人才和各類社會人才延伸。去年以來,共開辦政治理論培訓班8期,累計培訓1400余人次。同時,該縣還分層次、分類別組織各類人才外出進修,幫助他們提升專業技能。近年來,該縣先后選派教育、衛生領域優秀人才79人到北京師范大學、北京307醫院等地進修學習。(蘇小立 郭順利)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