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信貸社融明顯增長
中國人民銀行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96.14萬億元,同比增長8.2%,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1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1.39萬億元,同比多增1387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1.75萬億元,同比多1505億元。專家認為,基建加碼預期強化,信貸社融數據好轉,未來可能延續增勢。
信貸社融延續增勢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表示,11月信貸社融數據好轉,基建加碼預期強化是主要原因。在地方政府專項債發行暫停后,11月表外融資貢獻較多社融增量。預計全年社融增速在10%至11%區間內。
華泰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超認為,從11月數據看,信貸穩健,尤其是企業信貸數據同比多增。預計明年一季度貨幣政策擴信用發力,可能有定向降準,并增加基礎貨幣投放。明年一季度末社融增速或達11.5%,新增社融約10萬億元。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表示,從結構上看,就企業部門而言,金融機構按照監管要求不斷優化信貸結構,對制造業、民營企業中長期融資支持力度增強。就居民部門而言,住戶部門中長期貸款新增4689億元。盡管房地產調控政策從嚴,但按揭貸款仍是相對優質資產,銀行有意愿投放,居民也有信貸需求。住戶部門短期貸款新增2142億元。“雙十一”購物導致信用卡刷卡量增加,可能對此形成一定貢獻。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企業和住戶部門信貸結構相對穩定。信貸投向結構可能明顯向企業部門傾斜。在穩增長背景下,因城施策的房地產調控政策可能對居民貸款需求形成一定支撐。
流動性基本穩定
連平認為,M2增速基本平穩,增速比上月末低0.2個百分點。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債券發行年末減速、財政年末支出力度不及預期等。廣義流動性基本穩定,為明年初政策發力打下基礎。
連平稱,按照當前融資需求節奏,央行快速加碼流動性投放推升M2的可能性不大。在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上行的背景下,貨幣調控即使需要發力,步調也會較緩。
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教授于澤建議,為提高貨幣政策傳導效率,建議構建規則化利率調控機制,穩定金融機構的融資成本和資金可得性預期,降低金融機構風險規避偏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