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如何判斷危險信號?防御反應存在“簡單策略”
8月12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獲悉,該院王立平團隊發現動物大腦快速防御天敵反應的“簡單”策略,相關成果發表于BMC Biology期刊。該研究揭示了小鼠的大腦在處理視覺線索時存在一個用于檢測天敵的“警戒范圍”,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快速識別危險信號,并誘發防御反應。助理研究員楊星、劉清晴和博士生鐘金玲為該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王立平研究員為通訊作者。
自然環境中充斥著各種復雜的感覺線索,動物需要基于這些線索做出判斷。一方面,它們需要快速檢測到逼近的天敵,并采取恰當的防御行為,來確保自身的安全;另一方面,它們不能對非危險性線索,比如飛過的昆蟲做出過度反應,以免白白耗費體力并錯失獲得食物和配偶的機會。這是動物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本能,對動物的生存和繁衍至關重要。
“視覺線索是動物快速檢測危險的重要依據,此前研究常用一個逐漸擴大的陰影圓盤來模擬捕食者的攻擊,并成功誘發了小鼠的本能防御反應。這說明視覺系統在判斷危險信號時可能會忽略掉一些細節,只基于某些關鍵視覺線索進行判斷。”楊星表示。
那么動物到底基于哪些視覺線索來判斷風險,又有哪些線索是不需要過多關注的呢?在研究過程中,研究團隊開發了基于紅外觸摸屏的小動物行為自動監測系統。通過給小鼠設定視覺刺激,記錄小鼠在遇到視覺刺激時的反應參數。
“我們的自動檢測系統可以記錄小鼠在裝置內的行為數據,例如小鼠大小、位置以及對應的時間,根據這些數據我們可以計算小鼠逃跑的速度、僵直的時間、站立的次數等等,數據的采集和后續的計算和統計都可由程序完成,可以說我們的系統基本實現了小鼠行為數據采集和分析的自動化。”楊星表示。
研究人員通過監測系統給小鼠呈現一系列以不同速度擴大、具有不同大小的圓盤陰影,記錄并量化分析了小鼠由這些視覺刺激引發的行為反應,包括逃跑、僵直和站立等。團隊發現,小鼠對圓盤陰影的大小變化和擴大速度的檢測存在一個“警戒范圍”,即大小處于10°至40°,擴大速度在57°/s至320°/s這個范圍內的圓盤陰影更容易引發強烈的逃跑反應。
基于研究中發現的“警戒范圍”,在進一步的驗證中,研究團隊根據動物大小和來襲速度,模擬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