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路資金加速輸血科創產業
在政策引領下,科創企業發展迎來多路資金力挺。近日,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指出,要鼓勵科技型中小企業上市融資,切實解決融資難、融資貴問題。事實上,11月以來,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金融委第九次會議等多個會議上,金融支持科技創新利好政策相繼傳出,銀行等金融機構持續為科創企業輸血。專家表示,在資本支持下,科創企業成果轉化將得到有力支持。
政府搭臺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即將于2020年開始執行的《北京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條例》明確表示,市、區人民政府要通過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險補貼等方式,支持銀行、保險機構、擔保公司等金融機構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信貸融資服務。
此外,上海市政府將楊浦區設立為科技履約貸聯動試點區域,銀行提供不超過10億元規模的貸款,而市區兩級政府共同設立風險補償準備金3000萬元,用于該區科技企業履約責任保證保險貸款風險補償。
銀行方面,工商銀行近日與上海國際知識產權運營平臺聯合推出“科創知產貸”,對擁有發明專利且達到一定評價標準的科技型小微企業,發放信用追加知識產權質押的信貸產品。與此同時,近日岱岳農商銀行、無棣農商銀行等一批中小銀行,推出“科技成果轉化貸”等一批創新產品。據山東省科技廳統計,2019年第三季度,省內24家合作銀行已為25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了283筆科技成果轉化貸款,實際發放貸款12.32億元。
專家指出,在輸血科創企業的過程中,金融機構仍面臨信息不對稱、信用風險高等問題。“金融是經營風險的行業,科創企業大多高風險和高收益,給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帶來挑戰。”中國工商銀行總行高級風險經理郝志運表示,金融機構對于科創企業的支持需要配套的金融監管和激勵約束機制。可通過投貸聯動的模式,以“股權+債權”的融資形式解決現實矛盾。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