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鋼琴家”輪番獻藝 2019幼兒鋼琴視唱練耳專場音樂會溫暖上演
視唱練耳是所有學習樂器的學生必須要掌握的一項技能,它不僅是各類藝術院校考試的必考科目,對于學生更好的把握音樂作品的和聲編配和作曲家的音樂語言也有著相當的裨益。7月9日下午,一場堅守了26年的音樂會在北京音樂廳再度溫暖上演,2019幼兒鋼琴視唱練耳專場音樂會現場,27名3-6歲的幼兒在老師們的陪伴與指導下,為千余名觀眾獻上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聽覺盛宴。
現年6歲的艾晨曦是本次表演團隊中的一員,從2016年9月入園開始,艾晨曦小朋友至今已在北京桑博士幼教園清上園學習了近三年。三年來,從稚嫩害羞的小豆丁蛻變成舞臺上自信演奏的“小小鋼琴家”,離不開清上園老師們的辛勤指導,更得益于桑博士幼教工程發起人中國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桑海波博士所創建的量化全息音樂環境教育模式(以下簡稱“桑博士教育模式”)。
那么,何謂桑博士教育模式呢?區別于普通的幼兒鋼琴教育,桑博士教育模式緣何深受家長信賴?
在桑海波看來,音樂是人的本能,聽覺是人的第一智力,音樂是開發多元幼兒智力潛能的最佳手段,而教育藝術的本質則是有效的變化重復。在軟件與硬件量化環境的構建中,桑博士教育模式更強調宏觀上的家庭、社會和幼兒園三位一體,形成教育思想上的共識、教育行為上的協調一致。中觀上的量化音樂教育手段,始終貫穿在幼兒一日生活常規之中;微觀上,充分考慮到每個幼兒的個體差異,換位思考,因材施教,變橫向比較為縱向拓展,包括常規音樂、外化音樂、教學音樂以及常規英語的量化等。
這一全新的學前教育模式的核心,是通過量化環境教育,使幼兒不僅在聽動感、視動感、觸動感、味動感和嗅動感五個方面的智力潛能都得到較為具象的開發,并且在創造力以及幼兒身心和諧發展等方面也得到有效拓展。
桑海波認為,對于學前教育,教學手段的多元實質就是重復方法的多元,依據幼兒不同年齡階段的身心特點,讓幼兒獲取正確的經驗,可以使幼兒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和幫助幼兒抓住所學重點、難點進行有效重復,并在此基礎上獲取新的知識和經驗,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對此,家長們深有體會,“剛開始,我們都以為這就是普通的鋼琴指導班,待學習后才發現,在北京桑博士幼教園,孩子們是跟音樂完全融合在一起的,起床、上課、下課、吃飯都有不同的音樂對應,每聽見一種音樂旋律,孩子們馬上就知道接下來要做什么。音樂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接觸世界的窗戶,也培養了他們的藝術素養,每一天、每一個階段孩子們都在成長進步。作為家長,真的是發自肺腑的感激老師們,感激這種教育模式,并衷心地希望這種模式能夠得到大力推廣,讓更多的孩子學習受益。”
不僅僅是本次演出的27名“小小鋼琴家”,在桑博士教育模式的影響下,僅就園區幼兒對音色、音高、音強、音速的辨別能力一項,大班畢業生100%能達到聽辨三個升降號以上的任意單音、音程、和弦和各種音塊組合等,相當于專業音樂學院所要求的本科二年級學生聽覺水平。尤其是在語言表達和理解、數理邏輯、運動協調、人際交往、內省和觀察等方面,學習者們普遍表現出較高的智力水平和越來越寬廣的拓展空間。
據了解,目前北京桑博士幼教園已成長為以學前教育為主體,集幼教研究、人才培養、文化創新多維度內容為輔的一體多翼的辦學格局,下一步,北京桑博士教育發展中心將與中國移動攜手合作5G音樂生態文明示范園,運用5G技術推動教育資源共享,扶貧扶智,重構教育新未來。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