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的美麗愛巢
物種筆記
央視有一檔節目《大太平洋》,呈現給觀眾一幅奇詭的海底“怪圈”圖:2米直徑的巢穴上分布著比例均勻的條紋,上面用美麗的貝殼等海底飾物做了精心裝飾,初看時不禁令人懷疑,這是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的諜報遺物……解說員立即拋出一道智力題:它是什么?
我相信,除了海洋生物學家,常人很難回答,因為這個圖形實在有點神秘詭異。人類在地面可以有數億種物品供我們選擇使用,并且在我們以往的經驗中,只有人的審美意識才為這個世界所獨有。茫茫大洋,寂寂海底,誰會這樣“臭美”?
當解說員揭開謎底,我們認識了一種新的海洋來客——窄額鲀。這種神秘怪圈竟是雄性窄額鲀“求愛”的產物——為雌性窄額鲀建造的“婚房”。正是這種長滿一身美麗斑點的海底“男子漢”,為了“娶妻生子”,要花費數周時間搭建出直徑2米左右的圓形巢穴。沒有專門的建筑工具,它只能用胸鰭孜孜不倦地將海底的細沙收攏起來,然后按照“設計”圖案將沙子推開又堆起,反復雕琢修飾,直到形成它想要的造型效果。
其實,上世紀90年代,潛水員已經在日本的海底發現了這種圖案,但海洋學家在20年后才破解了其中的秘密。圖案的功能也同時被解讀:呈放射狀線條是為了有效減少洋流的沖擊,便于洋流將細沙沖到巢穴中心。科學家觀摩了雄性窄額鲀整個的建設過程,發現這種造型要求它不眠不休一氣呵成,因為一旦停下來,未成形的建筑就會被水流或其他生物毀壞。在這期間它還要清理垃圾,將水草等雜物扔出巢穴。
窄額鲀多生長在南太平洋,去年我在波拉波拉島曾下潛到海底,近距離地看到過這種魚類。無論雌雄,它們的身體上都長有一種大小不一的圓形斑點,襯托著清澈的海水,更顯得色彩斑斕。原來它還是一位別具美感的藝術設計師,對巢穴從不草草建成了事,而是在海底遍尋種類貝殼進行裝飾,使巢穴顯得精致完美,溫馨怡人。這一切,都是要送給“心上人”的——總有雌性窄額鲀接收到的愛的信號,就會游到巢穴的中央,等待著雄性窄額鲀的到來。
與人類或其他物種不同的是,雌性窄額鲀產卵后,就會把“愛情的結晶”拋給“丈夫”,再也不會歸來。而雄性窄額鲀則獨自留在巢穴,竭盡全力驅趕侵略者,保護魚卵。還要松動沙土,給魚卵透氣,當魚卵孵化后,雄性窄額鲀又要建造新的巢穴,以備孕育新的一代。這樣的辛苦,就被海洋動物界稱為造房養子勞苦一生的家庭主“夫”。只要活著,它這個海底世界的“西西弗斯”將傾盡一生推沙筑巢,永無寧日,也樂此不疲。
近日鳳凰網也發出一組圖片。那是澳大利亞的原始森林,一名徒步旅行的男子發現一種奇怪的草屋,看上去并不高,用細小樹枝和草混合搭建而成,草屋中間有幾根粗大的樹干做支撐。令男子驚奇的是,草屋門口有兩堆鮮艷的果子——是用來儲存果實嗎?為何不放在屋里呢?
草屋周圍無人無跡,無聲無息,暈染著偌大森林的一種侘傺之美。男子環顧四周,發現周圍有許多這樣的草屋,門口無一例外地都堆放了紫的紅的黑的各色果實……他終于看到一個小屋里的一只鳥,這只鳥看上去是灰色的羽毛。
走出森林,咨詢當地人,才知,這些草屋的主人原來是一種雄性的褐色園丁鳥。每到鳥兒交配季節,雄性園丁鳥就會在野外筑建這樣的草屋,并在門口放滿果實。園丁鳥的追求“完美”一點也不遜于窄額鲀,它是唱著歌筑巢的,還用顏色不一的羽毛、花朵、果實種籽以及樹枝裝飾小屋,于是那些小屋就呈現出或粗獷或柔美或清新甚至波西米亞的風格,簡直就是天生的造型師。雄鳥在這美麗的“婚房”中迎接它的雌鳥新娘,當它們在巢中“相愛”并繁衍了后代,雄性園丁鳥再轉移陣地到別處筑巢。
無論窄額鲀還是園丁鳥,相愛,繁殖,成為這個世界永恒的主題。當我看到雄性窄額鲀與園丁鳥構建的愛的世界,我堅信,這樣的愛,再多的海水都不能淹沒。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