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網評:安倍和魯哈尼半年內互訪,日本伊朗高調走近
6月12日,訪問伊朗的安倍晉三與魯哈尼舉行共同記者會。(圖/共同社)
據日本《產經新聞》報道,伊朗總統魯哈尼12月20日至21日對日本進行訪問,并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舉行會談。這是伊朗總統時隔19年首次訪日,而今年6月,安倍晉三以日本首相身份時隔41年訪伊。日伊兩國領導人互動可謂密切,僅用半年時間就完成了互訪。日本為何與伊朗高調走近?
長久以來,雖然包括伊朗在內的中東地區是日本重要的能源進口地,但日本對該地區事務的參與度并不算太高。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的統計數據:2017年日本90%的石油來自中東地區,且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其中從沙特進口的石油約占32%,從阿聯酋進口的約占27%,從伊朗進口的約占15%。中東地區的安全穩定對日本而言,可以說頗為重要,但不論是2017年的卡塔爾斷交事件,還是2018年的卡舒吉事件,日本的反應都較為平淡,只是簡單地呼吁各方冷靜。
時下,當伊朗遭遇美國“孤立”時,日伊之間的外交往來反而多了起來。這固然有2019年恰逢日伊建交90年的因素,但更多體現出日本在中東外交政策的微妙變化——如果說日本以往對中東事務是消極參與、僅關注石油進口安全與否的話,那么日本現在對中東事務則是積極參與、更加注重中東地區整體的安全議題,以此刷新日本在中東地區的存在感與影響力。
自2012年底安倍晉三再度擔任首相至今,幾乎在每年秋季的聯合國大會期間,他都會與伊朗領導人進行交流。除2019年兩國領導人互訪外,日本政府準備2020年1月起向中東地區派遣海上自衛隊,保護波斯灣的“航行自由”;安倍晉三擬于明年1月中下旬訪問中東等。由此可見,日本在中東政策方面并沒有完全與美國保持一致,而是在自主外交與對美協調之間尋找平衡點。在美國綜合實力相對下降的背景下,預計日本今后的中東政策將會呈現更加自主的一面。(海外網評論員 陳洋)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