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賽超廣角PandarQT發布 首次實現104度垂直視場角
當地時間1月7日,2020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International Consumer Electronics Show,簡稱CES)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拉開帷幕。在本屆CES上,禾賽科技正式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超廣角短距激光雷達——PandarQT。這款重磅新品一經發布就引來了大量關注,不僅因為禾賽在Robo-Taxi行業已經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市場占有率,更是因為PandarQT是禾賽走出自己最擅長的“頂級性能,造價不菲”舒適區,首次嘗試開發一款性能獨特且相對低售價的產品。64線的PandarQT的建議零售價定在了$4999美元。
圖為:禾賽科技發布的超廣角短距激光雷達PandarQT(左).
盲區低至0.1米的補盲利器
新誕生的PandarQT是否真的如此強大,不妨用數據來說話。作為一款64線的超廣角短距雷達,其主要性能包括:
圖為:Pandar64與PandarQT點云的對比。
1.卓越的測近能力:最小可探測距離為0.1 m,能對近距離的物體進行精準感知,解決了車輛近距離盲區問題;
2.超廣視場角: 在水平視場角保持360°的基礎上,垂直視場角達到104.2°(-52.1°~+52.1°),能對近距離盲區進行最大范圍的覆蓋;
3.滿足多種場景的測遠能力:30m@20%的測遠能力,既能滿足自動駕駛盲區避障要求,也能滿足低速物流應用場景感知要求;
4.突出的角分辨率:在大視場的基礎上,仍保證了最優1.45°的垂直角分辨率和0.6°的水平角分辨率;
5.完全抗干擾:應用禾賽科技獨有的抗干擾技術,避免了因其它雷達干擾而造成的障礙物誤判;
6.支持PTP和車載以太網:極大地簡化了線纜,提供更好的使用體驗。
7.體積小、功耗低、安裝便捷且美觀。目前市場上盲區雷達的功耗一般在十幾瓦,而PandarQT的功耗卻只有8瓦。
此外,在質量方面,PandarQT不僅經過了嚴格的精度、測距等出廠性能測試,還通過了振動、跌落、溫度、濕度、老化、電氣等多維度可靠性測試,產品穩定性得到充分保證。
事實上,單臺搭載在車頂的傳統遠距激光雷達存在5-10米左右盲區(沒有激光線束或很少的激光線束覆蓋),盲區的存在可能導致車輛的碰擦,甚至嚴重的事故。
圖為:單一Pandar64點云(藍)與Pandar64(藍)+4個PandarQT(綠)拼接點云對比圖。
對于自動駕駛而言,盲區的大小牽一發而動全身,作為一款超級補盲利器,PandarQT的誕生給行業帶來了福音。使得自動駕駛開始從測試場地、高速公路開始進入市區、車庫,和人群親密接觸。在本屆CES上,禾賽科技也向客戶推薦了Pandar64 +PandarQT的拼接方案,借助Pandar64超強的遠距探測能力,搭配PandarQT超強的近距補盲能力,該方案將為自動駕駛帶來兼顧遠近的完美視野。
盲區激光雷達的演進
說到用于補盲的激光雷達,截至目前,行業內共出現了兩代產品。第一代產品主要是原先的16線、32線、64線等傳統激光雷達,這些產品并非專門為近距離補盲而開發,選擇它們來補盲,由于垂直視場角限制,無法做到全方位覆蓋。第二代產品就是專門為近距離補盲而開發的新型激光雷達,即業內所說的真正意義上的“補盲激光雷達”,就像禾賽科技的PandarQT一樣,補盲激光雷達具有針對近距離探測而獨特設計的強大能力。
圖為:Pandar64和PandarQT對近距障礙物識別時的對比。
PandarQT在設計過程中經歷了多代的測試和驗證。作為一款體積極其小巧的64線激光雷達,工程上的挑戰可想而知。令人欣喜的是,PandarQT項目組大膽創新,從光學到機械,從電子到算法,幾乎重新定義了激光雷達的傳統設計理念,并在研發早期就對此款激光雷達的架構設計進行了專利布局。與此同時,由多位頂尖高校博士組成的PandarQT團隊勵精圖治,不斷挑戰極限,把這樣一款全新的激光雷達打磨成可靠實用的產品,這對禾賽未來產品線的更新迭代,甚至整個行業,都會帶來長遠的影響。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幾年的飛速發展中,禾賽科技聚集了光學、精密機械、模擬電路、數字電路、FPGA、深度學習等各個領域最頂尖的專家和優秀的工程師團隊。憑借激光雷達研發領域的深厚積累,以及扎實的市場實戰經驗,禾賽在無人駕駛的落地征途中先人一步。
2020,激光雷達的關鍵一年
2020,是汽車產業的關鍵一年,也是自動駕駛的關鍵一年,更是激光雷達的關鍵一年。業內人士預測,2020年對于整個汽車產業而言,很可能是一個重要的轉折之年,從這一年開始,全球汽車工業將會用一個車型周期的時間,向智能電動車產業過渡。
而就自動駕駛而言,全球各汽車大國、各汽車大廠早已開始了對2020年的重點部署。
中國此前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指出,到2020年,駕駛輔助/部分自動駕駛車輛市場占有率將達50%。日本2019年通過了《道路運輸車輛法》修正案,為實現自動駕駛實用化規定了安全標準,法案將于2020年5月起實施,預計2020年實現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的實用化。法國政府此前曾宣布,將全力支持自動駕駛汽車的發展,目標是在2020-2022年期間在該國的公共道路上普及自動駕駛汽車。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車管所2019年發布公告稱,從2020年1月17日開始,有需求的公司可以申請輕型自動駕駛送貨車的上路許可證……
百度與一汽紅旗聯合研發的L4級別自動駕駛乘用車已于長沙及滄州順利落地,2020年也將繼續尋求其他城市的順利落地。戴姆勒則計劃在2020年上市的奔馳S級上搭載Drive Pilot系統并應用激光雷達,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量產。Waymo 近期在 App Store 上線了 iOS 版的 Waymo One 應用(此前只有安卓平臺),同時,谷歌母公司Alphabet還計劃在2020年擴大自動駕駛出租車服務的用戶數量。大眾和卡塔爾已達成協議,將從2020 年開始在卡塔爾測試自動駕駛公共汽車服務。豐田將為2020年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提供L4級低速自動駕駛接駁服務……
作為自動駕駛汽車的“眼睛”,激光雷達在2020年的發展前景也已初見端倪。隨著數據的持續積累、產品的日益豐富、性價比的不斷提高,各大激光雷達廠商的“戰事”也一定會變得愈發激烈。
據調研機構Yole Development預測,2024年全球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60億美元,其中,在自動駕駛應用上的激光雷達市場規模將達到42億美元。業內人士認為,2020年,激光雷達廠商首先要從產品本身出發,進一步提高產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進一步加快技術的迭代速度,進一步加強對市場“盲區”的覆蓋,積極回應客戶翹首以盼的目光,才能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贏得足夠優勢。就禾賽科技而言,能夠在2020年伊始就推出重磅新品,向硝煙彌漫的激光雷達市場投下一顆殺傷力十足的“深水炸彈”,可謂給自己取得了一個漂亮的“開門紅”。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