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在最熱的地方堅守
昨天,北京環衛集團奧園環境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將十滴水、風油精等防暑藥品送到奧林匹克公園環境保潔員的手中,叮囑他們高溫作業中要注意防暑。 本報記者 方非攝
昨天,北京火車站廣場上,北京鐵路公安警犬隊員冒著高溫攜犬巡視。 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昨天中午,在建國門外大街日壇路口,呼家樓交通大隊民警在烈日下執勤。 本報記者 鄧偉攝
編者按
昨天,京城迎來38℃高溫。當我們安享空調房的涼爽時,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在最熱的地方堅守,保障著這座城市的平穩運行。
頂烈日爬山頭,戶外巡線衣服沒干過
人物:國網北京電力門頭溝供電公司輸電運維室歷光亮
地點:門頭溝山區
現場溫度:地表超過45℃
本報記者 王天淇
安全帽、長袖長褲的工作服、絕緣工作鞋、絕緣手套、背上重達8斤的工具包,52歲的歷光亮全副武裝,和同事們一起,頂著烈日進山了。
昨天,北京電網負荷達到今年入夏以來最高峰。門頭溝的地理位置看似遠離中心城區,但對全市供電大網的安全運行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越到這種天氣,咱們越不能掉以輕心,每一處都要加倍仔細檢查!”上山前,歷光亮叮囑同事們。
這次巡線的任務是檢查栗元變電站至下葦甸變電站之間的22基電力鐵塔,其中9基要檢查鐵塔自身狀況有無異常,余下13基在這個基礎上還要進行引流線接頭測溫。歷光亮將同事們分成四組,各管一段。
順著崎嶇的小土路從山下爬到第一基要檢查的鐵塔旁,歷光亮有些喘,上衣已經濕了,頭上戴著安全帽,悶得難受,汗珠順著臉頰往下淌,安全帽帶子擋著的那一條,膚色明顯比臉上其他地方白。深吸兩口氣,調整了一下呼吸,歷光亮拿出望遠鏡,檢查鐵塔上掛導線的絕緣子有沒有裂紋,查看導地線有沒有燒傷、斷骨,桿塔上金具是否齊備,開口銷子、彈簧銷子有無缺失、腐蝕……一一查看,一一記錄,十多分鐘后,檢查完畢。
“山上巡線就是迂回路走得多,體力消耗大,可是也沒辦法。”歷光亮所說的“迂回路”,就是指上下山必須走同一條路。門頭溝供電公司負責的電力鐵塔中,98.5%的部分在山區,常常是這個山頭一基,那個山頭一基,中間沒有連通的路,只能檢查完這個山頭的,先原路返回下山,再爬下一個山頭,“出來這一趟,工作服全是濕的,更別說里頭的背心兒了,就沒干過。”歷光亮說,平常日子,這樣的巡檢一天一圈就夠了,趕上高溫極端天氣,用電負荷大時,下午還要增加一次抽測巡視,以確保城市電網安全平穩運行。
干了近30年的電力保障工作,歷光亮對高溫下的戶外巡線、維修工作早已習以為常,“只要能保證城市用電安全可靠,我們苦點兒累點兒也值!” 歷光亮說。
最熱的時候出車,因為這時垃圾最多
人物:北京環衛集團北京機掃公司奧園環境服務中心垃圾收運崗環衛工王宇
地點: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
現場溫度:39℃
本報記者 王天淇
正午時分的景觀大道鮮有陰涼,大理石地面蒸騰起滾滾熱浪,陽光刺得人睜不開眼。身高近一米八的王宇一彎腰,鉆進垃圾收運車的駕駛室。駕駛室熱得讓人透不過氣來,方向盤、座椅都被烤得有些燙手,王宇咧著嘴,迅速發動車子,向奧林匹克公園景觀大道駛去。
收運車停在一個垃圾箱旁,王宇推門下車,其中一個垃圾桶里已堆了不少礦泉水瓶、用過的餐巾紙、零食外包裝等垃圾。王宇麻利地拉開垃圾箱的小門,抽出垃圾桶,將桶里的垃圾倒在收運車后方的大垃圾桶里,拍了拍小桶的桶底,整理好盛垃圾的黑色塑料袋,又把小桶放回到垃圾箱里。
前后清理了十來個垃圾桶,王宇已經汗流浹背,前胸、后背的工作服已經濕透貼在身上,頭上的汗流進了眼睛里。手上戴著作業的手套不方便擦,王宇眨著眼,使勁兒抬高胳膊,用肩膀上的衣服蹭了蹭。
回到駕駛室,王宇拿起掛在方向盤邊上的毛巾擦了兩把臉,又把駕駛座位側上方的小風扇開到最大,臉貼過去,閉眼吹著。“其實呆不了一會兒就得下車,吹也管不了多大事兒,不過多少能舒服點兒。”王宇拿起腳邊的一瓶礦泉水,一口氣灌下半瓶,“出來的時候都帶著冰的,這么會兒變常溫的了,每次出來得帶三瓶,不等回去就喝沒了。”
“為什么非在一天中最熱的時候出車?”記者不解。“因為這會兒正是飯點兒,游客集中,垃圾量也大。”王宇解釋,臨近暑假,奧林匹克公園的游客暴增,每到中午,有的游客會坐在景觀大道兩側的長椅上吃盒飯、泡面,垃圾清運的任務自然也更重些。
廣場巡邏轉一圈,衣服從里濕到外
人物:鐵警劉強、郭磊
地點:北京站前廣場
現場溫度:地表溫度達60℃
本報記者 金可
“上午還好點,中午可不敢讓它出來,燙腳。”上午9時許,北京站前廣場剛剛送走第一撥到達高峰。廣場上,劉強和郭磊兩位北京鐵路公安處警犬工作隊的警官帶著他們的老伙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