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樹少了 候鳥多了
離湖南省漢壽縣巖汪湖鎮不遠處,是沅江和西洞庭湖交匯的地方。船行不久,就是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半邊湖監測站,也是西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
放眼望去,水域開闊,水鳥翔集;洲灘上,蘆葦花搖曳,景色醉人。往日成片的歐美黑楊全無蹤影。“你看現在多美,以前都是歐美黑楊,根本看不到邊。”站在監測站樓頂,西洞庭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李躍飛說。
作為一種外來植物,歐美黑楊根系發達,吸水量大,被戲稱為“抽水機”,是陸地上很好的速生林,也可用來造紙,在湖區濕地種植,容易加速濕地陸地化;如果密集生長,還會讓候鳥無處安棲,嚴重影響洞庭湖生態系統。
2017年,中央環保督察組對湖南省反饋要求,洞庭湖濕地保護區核心區9.05萬畝歐美黑楊需徹底清理,其中西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有5.1萬畝。
西洞庭湖保護區核心區所在的漢壽縣,濕地保護區楊樹清理總任務為12.18萬畝,其中核心區5.08萬畝,實驗區、緩沖區7.1萬畝。2017—2018年,當地累計完成楊樹清理7.55萬畝,2019年完成清理2.8萬畝,按照計劃,剩余的1.83萬畝將于2020年底前全部清理。
船只所到之處,驚起一行白鷺。黑楊砍了,濕地恢復,鳥兒回來了。近兩年來,保護區楊樹砍伐跡地修復面積達7.4萬畝。當地修筑生態保水設施,有效緩解了西洞庭湖半邊湖等區域的冬季生態缺水情況,為越冬候鳥營造了良好的棲息覓食場所。
西洞庭湖保護區管理局觀測發現,前幾年湖區遍布歐美黑楊的時候,保護區內的候鳥不到1萬只,如今已超過3萬只,其中半邊湖區域內鳥類種群最多時超過了1萬只。黑鸛、白鶴、白琵鷺、小天鵝等珍稀瀕危鳥類種群數量也明顯增加,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鸛最高監測到78只。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3日 15 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