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米高空跳傘 主傘沒開……
最近“用臉測風速”登上微博熱搜,不少網友說,“這番操作太硬核”!這一熱搜來自央視《開講啦》節目,空降兵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振波現場演示了站在原地不借助工具,用臉就能感知風速。就讓我們來聽他講述汶川地震救援“生死一跳”背后的故事。
選自CCTV開講啦公眾號 有刪節
主講嘉賓
李振波
空降兵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從事空降空投事業41年、曾跳傘兩千多次,大校軍銜。在2008年汶川地震救援時,時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的他第一個跳傘救援,被稱為“傘降第一人”!他攻破了空降訓練和重裝空投技術上的一道道難關,見證并推動了中國空降兵由“會跳傘的步兵”向“空中集團軍”的轉變。
近日播出的央視《開講啦》節目中,空降兵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李振波現場演示了“用臉測風速”,他站在原地不借助工具,用臉就能感知風速。節目中,主持人撒貝寧同時考驗李振波和一名年輕的氣象兵,不借助工具如何測出風速。氣象兵表示“用手就可以感知風速的大小”,李振波笑著說,“我不用手,用臉就能感覺出來。”現場,兩人同時報出答案,是“1米風”。于是當天話題#用臉就可測風速#,上了微博熱搜!很多網友還調侃說“厲害的人用手,高人用臉”。
抗震救災臨危受命,空降兵面臨怎樣的難題?
空降兵有一句話,能夠“拉得出,降得下,打得贏”。2008年抗震救災的時候,我們也是突然接到了參加抗震救災的命令,當時的地震情況是路斷、電斷、通信斷,地震中心的情況到底怎么樣,我們也不確定。5月13日的凌晨,我是在家里,總機給我打電話,說讓我馬上到作戰值班室。當時我們軍首長正在研究,跳在什么地方能夠快速地把中央軍委給我們下達的偵察、了解、報告情況的任務完成好。
實際上選擇空降地域就是很大的一個難題,無地面指揮,無氣象引導,特別是陌生地帶。我們的飛機,是13日的7點50分到8點鐘左右,直飛地震災區。飛入高空就開始進云了,什么都看不見。到了地震災區以后,因為飛機就要下降,一直下降到6500米的時候,還是烏云滾滾,而且還有雨,這個時候飛機已經結冰了,就沒有辦法再下降了,重者就會機毀人亡。這種情況下,就返到了成都機場,擇機再空降。
我當時就提出來了,我帶著一部分小分隊,跳翼傘先下去。那個方形的傘,操縱非常靈活,我可以在空中選軌跡,運動軌跡,然后我在什么地方,對準這個地方,我就保證能給你落在這上面去。
十五個人當時確定的時候,我是進行了激烈的思想斗爭。因為我們其中有一個戰士,叫向海波,1985年出生,2008年剛剛23歲還不到,而且只跳了一次這個傘。當時我就想讓不讓他跳,但他老跟著我要跳。“我必須要跳,那我就是能跳,我就是干這個事兒的”。但是我的思想壓力很大,年輕的小伙子,在抗震救援過程當中,如果他出現了差錯,無法面對他們的父母。但是他一直纏著要跳,“能不能保證安全”?他說:“可以,我一定能保證安全。”
降落時主傘失效,落地時鋒利枝丫刺穿大腿
14日的早上,成都雨下得非常大,9點鐘,我們戰士們急得都不得了,飯都沒吃,都等著天氣看能不能空降。我們那個傘都在每一個人座位上放著,只要是一聲令下,背起來就走。一直到9點多快10點的時候,成都氣象臺通知我,10點鐘以后,茂縣那個地方有一個小云縫,如果能抓住這個機會,就可能空降下去。我一聽這個事情,我給首長們上報,部隊先背傘,跑著上飛機了。
當時的高度在5000米,5000米的高度,可以這樣說,比咱們內地的含氧量要低得多得多,喘不過來氣,我都不敢說話。但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參加跳傘的十五名隊員,沒有任何猶豫。
當飛行員打開機門以后,我往下一看,在云中什么也看不見,然后走了一下,我看到了一條云縫,看到了地面,我說可以了,準備,準備,然后飛機就發出信號了。我離開飛機以后,傘一直往下掉,我感覺這個時間已經很長了,怎么傘還沒有開呀?其他傘都開了,我也沒辦法,我感覺主傘肯定是沒開了。把我主傘飛掉,打開我自己的備份傘,一看備份傘,嘩,開了,但是開了以后非常擔心。我扭頭一看,就看跟著我后邊的七名跳傘員的傘是不是開了,最后一數,八個人,傘全部都開了,這樣我才開始在地面上選擇我的著陸區域。
往下一看第一印象,高壓線,縱橫交錯。另外還有三角塔等等,地形非常復雜。但是再往下一看還不錯,綠油油的,我認為,山坡上的莊稼或者是草叢,但是再往下的時候,我才看到,不是綠油油的莊稼地,是果園。
大家都知道果園要剪枝,剪了這個枝都是呈三角形,個個都朝上,非常鋒利。緊躲慢躲,還是躲不過這個樹林,最后在樹叢當中著陸了,我這個胸部,就撞在了一個果樹的主干上,我就認為我骨折了,氣都喘不過來。因為這個傘的運動速度很大,十幾米每秒。實際上有一個樹枝從我這里(大腿)插進去,從這里出來。我根本不知道,光知道這個地方疼。我下來了以后,十幾個老百姓就跑過來了,喊空降兵下來了,空降兵來救我們來了,非常激動。
實際上我們十五名跳傘員,在茂縣空降的時候,是落在了岷江兩岸,所以集結起來也非常難。有一個人跟我說,四川有一個戰士叫任濤,他就摔在了一個溝邊上,落地的時候一踩那個石頭,石頭一滑,一下子摔倒了,一下子把他摔休克了。離他很近的一個兵,喊了他半天,才把他喊醒。最為危險的是我們一個兵落在懸崖邊上,如果當時起一點小風,就把他拉到岷江里去了,岷江的水非常急,那就肯定是無生還的可能。
這一次抗震救災,我們在路上行進了七天,走了二百二十公里,為將近兩百人的家庭報了平安,因為他電話號碼給我,我就給他報平安。開辟了六個空降場,同時及時提供了災區的情況,把地震災區的情況能夠偵察清楚,報告清楚,為我們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科學安排救援活動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