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色片网站免费观看-黄色片网站观看-黄色片网站大全-黄色片视频网-色偷偷网址-色偷偷网站

您的位置  性愛文化  男歡女愛

「提醒」12歲孩子用手機玩網游,充值近10萬元!父母蒙了

  • 來源:互聯網
  • |
  • 2019-12-04
  • |
  • 0 條評論
  • |
  • |
  • T小字 T大字

如今隨著移動支付的日益普及,在給公眾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引發了社會對于如何有效管理和限制未成年人進行沖動消費的擔憂。

近日,就有媒體報道了國內多起孩子為玩網游,瞞著家長用手機進行高額充值的案例。

父母稱女兒用手機玩網游

充值近十萬元

01:47

家住南京浦口的張先生最近發現微信賬戶里的錢一直在減少,通過查詢賬單,張先生才知道,從暑假7月份開始,12歲的女兒就通過某手機平臺下載了一款網絡游戲,并通過該平臺陸續為游戲充值。

其中,僅僅7月和8月就為游戲充值了7萬多元,加上其它游戲和打賞的費用,總共將近10萬元。

南京市民 張先生:小孩只要一打開手機,它就要你去買會員,叫你增加什么,我們大人也不懂,它就引誘小孩去玩這些東西。小孩本身才12歲,她沒有這種自控能力。

原來,微信錢包里有一個親屬卡功能,通過密碼驗證可以實現子女消費、父母付錢的功能。張先生的女兒給自己微信開通了這個功能,利用張先生微信綁定的銀行卡進行消費。

張先生的妻子說,平時她和丈夫靠收賣廢品為生,手機里的錢本來是留著給家里老人看病用的。為了要回老人的看病錢,張先生多次聯系手機公司,并按照公司的要求提供了相應的證明材料,可對方始終沒有給予明確答復。

公司客服工作人員:游戲都是針對成年人開放的,如果您家小孩子要玩,請您妥善處理,因為我們沒有辦法判斷是否是未成年人支付的,還是成年人支付的。

家長稱孩子玩游戲充值一萬八難退款

類似的事情也發生在貴州省貴陽市。11月中旬,貴陽市的閔女士發現自己的支付寶里突然多出了幾筆意外的消費。在求助警方后,發現竟是自己的兒子玩游戲時進行了充值,這個金額也不小,將近2萬元。

閔女士:怎么被刷了這么多筆,我后面報警,我認為是信用卡被盜刷。民警查了一下,是一個游戲公司,懷疑會不會是小孩玩游戲充進去的。小孩平時也玩我手機,那天我就給他玩了一個小時左右,就在那一天就買了5筆,金額在一萬八左右。

記者:你往里充值是為了買些什么東西呢?

閔女士的兒子:買精靈。

記者:你知不知道你花了多少錢?

閔女士的兒子:不知道,沒算過。

記者:你媽媽的密碼,你是怎么知道的?

閔女士的兒子:那個開屏的密碼,我試了一下,那個也是支付密碼。

閔女士說,進入游戲的主界面顯示的是OPPO游戲字樣。于是,記者撥打了OPPO全國客服電話,并將閔女士的情況反映給了工作人員。

客服工作人員:因為我們這邊對游戲都是有監管制度,如果他是輸入了支付密碼進行扣費的話,是不屬于惡意扣費的情況。游戲商品都是虛擬商品,一旦支付成功,是立馬到賬無法回收的。

家長平臺各司其責

防止孩子沖動消費

11月初,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提出了六項舉措,從實名制、時間管理以及消費等方面都作出了具體規定。

那未成年人用父母手機在網絡游戲平臺進行充值,究竟是誰的責任?《通知》里的要求又該如何落實呢?

《通知》在付費服務方面的規定非常具體:

網絡游戲企業不得為未滿8周歲的用戶提供游戲付費服務;

同一網絡企業所提供的游戲付費服務,8周歲以上未滿16歲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5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200元人民幣;

16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用戶,單次充值金額不得超過100元人民幣,每月充值金額累計不得超過400元人民幣。

有專家表示,發生超過通知里規定金額的充值案例里,家長和網絡企業都存在相應的失職責任。

互聯網行業觀察人士 吳純勇:從家長的層面來看,銀行交易包括密碼等重要信息,是不應該輕易交給孩子的,畢竟未成年孩子的消費沖動和習慣,可能會比大人還要嚴重。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他能輕而易舉地知道密碼,肯定會造成他在玩游戲過程中的沖動消費。

從游戲平臺方來看,其實對于未成年人的交易流程,也存在監管不嚴、監管不到位的情況。平臺方的問題在于是不是可以結合現有的技術,比如說人臉識別、大數據、指紋,加大支付過程中的復雜程度,這就會杜絕孩子直接進行充值的行為。

保護好孩子!

本期編輯:胡洪江、楊翹楚

免責聲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聯網,并不代表本站觀點,本站不對其真實合法性負責。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權益,請告知,本站將立刻處理。聯系QQ:1640731186
友薦云推薦
熱網推薦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