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近期最好的電影嗎?
影向標第二百二十四期
評《半個喜劇》
得分6.6分
1.奇愛博士9分
電影學者、策展人、影評人。
國內少有的既接地氣又三觀正確的商業類型片,了不起!真正觸及了人生成長中的種種問題:經濟、階級、身份、利益和人情世故。它告訴我們,人活一世,貴在真實,不要為自己的各種理由與掩飾找借口——
雖然我自詡自己是個善良的人,但在電影中我也看到了與人相處中時常偽善和油膩的樣子。有時候,我也告訴自己,萬事的無奈都是有理由的,力不能逮,因此于喜劇的外殼之外,這部電影對我而言,或者對大多數人而言都是一個十足的悲劇。大家在笑聲和若有所思的感慨中離場,生活一切照舊。
2.劉起8分
影評人。
開心麻花相關作品里喜歡的只有周申、劉露的這兩部。有些評論質疑《半個喜劇》的表面戲劇沖突不夠合理——選擇好基友拿到工作戶口升職加薪,或選擇北京女孩有房有錢有戶口(未來),貌似并不是一個兩難抉擇。然而,鄭多多和莫默是符號化、極端化的兩類人。
影片的核心是理想性與現實性的沖突,即選擇一種不假思索說謊、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為了個人利益放棄一些底線,但確實更輕松更便捷的人生,還是選擇一種不會說謊、不會妥協、不按照現實世界心照不宣的規則來生活。
人也很容易自我欺騙、自我安慰,滑向一種更輕松的人生,在絕大多數人不覺得這是一個問題的時候,《半個喜劇》提供了另一種思考,但喜劇手法過于直白,也多少有些遺憾。
3.閔思嘉7分
影評人。
各種錯位下造就的喜劇,基本還是室內劇/舞臺格局的敘事,好在那種微妙的錯位時機把握得不錯,也是話劇舞臺磨練出來的精妙室內劇質感。有觸及一些現實層面的中庸主義之惡,結尾是理想也是反諷,所以是“半個”喜劇。
4.李東然7分
前《三聯生活周刊》電影記者,專欄撰稿人。
《半個喜劇》確實不是一個完整的喜劇,甚至大半都不好笑。不過眼鏡店里孫同和莫默兩個“喪人”如何漸生情愫,孫同和孫同媽的爭吵,孫同和莫默在醫院的爭吵,是接近真實感和當下感的存在,甚至電影語言和調度都有意思,拯救了前半鬧劇的尷尬,讓這半個喜劇反而成了最近院線上的驚喜。
5.西帕克6分
影評人。
“驢得水”三人組基本上是開心麻花最有驚喜的搭配了。前半部搞笑,后半部辛酸,打敗愛情的是階級地域差異,以及長輩的道德綁架,滿滿都是現實。視覺上也有驚喜,鏡子錯位的喜劇效果,還真有點馬克斯兄弟的感覺。
6.楊時旸6分
中國新聞周刊主筆。
整體非常工整,把角色置入窘境和尷尬之中制造笑料的方式也完成得不錯,在包袱之外還想引出一點關于自身的正直與社會普遍潛規則之間的抉擇問題。但這故事有個大bug,孫同被媽媽逼迫放棄愛情的理由是鄭多多鉗制他的工作和戶口。
電影想把這個制造成困境,但這不是困境。先不論那種糊口工作到處好找,只說戶口,唯二用途就是買房不用等五年以及孩子上學方便,可莫默是北京人啊,孫同和她眼睜睜是奔著馬上成婚談的戀愛,女方媽媽毫無意見,男方母親的障礙都來自誤解,也完全可以解決。直接結婚,愛情現實全都解決啊。孩子跟媽媽落戶,房子以家庭為單位買二套,過十年自己隨伴侶落戶,同時擺脫價值觀不合的哥們。一舉多得。難道不是嗎?
7.賽人3分
影評人。
明顯受到梁贊諾夫影響,開場不久便是《命運的捉弄》,結尾更直接照搬《辦公室的故事》的結尾,但遠不如俄羅斯人那樣行云流水。中間一語雙關,讓劇中人糊涂,卻讓觀眾充當上帝的戲份,有的來自契訶夫。
但它肯定不具備俄羅斯風味,俄羅斯式的巧合到了一定程度,是要將必然性剔除在外的,并且不提供一覽奇跡的機會。
也就是說,當偶然性擊倒必然性時,并不洋洋得意。我們這邊,還是樂于予人勝者為王的滿足。最遺撼的地方還在于,全片一直在做選擇題,但這個選擇題的難度并不大。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