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更多的場地留給市民健身
賈亮
據本報報道,今年東城區將對東單體育中心啟動改造提升,年底前在體育中心內擬新建一個1800平方米的標準冰場。未來兩年,東城還將再分別新增一塊輪滑場地、一塊季節性冰場,不斷提高冰雪服務供給。
東城區的地理位置不言而喻,用寸土寸金來形容也不過分;東單體育中心的地位也非同小可,不僅因為它是市中心最大的體育館,更在于它是群眾體育運動的搖籃之一。在這里建冰場,既是獻給2022年冬奧會的禮物,更是獻給京城體育愛好者的厚禮。
由于歷史原因,京城冰雪運動場所相當缺乏。隨著冬奧會日益臨近,市民冬日健身熱情更加高漲,對冰雪運動場地需求自然更加迫切。可冰場的建設或改造,往往意味著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場地,而尋找場地比籌措資金更不容易。新申請用地不太現實,而且耗費巨大、周期太長,市民等不及。響應市民呼聲,東單體育中心修建冰場,無疑也是“接訴即辦”的范例。
螺螄殼里做道場,存量里面挖增量。事實上,不少體育館,早年的設計比較粗放,沒有針對不同運動群體的需求合理規劃場地,體育設施也不夠齊全,存在空間浪費和功能單一情形。此外,即便在擁擠的城市中心地段,依舊有不少可以充分利用的閑置場地,完全可以根據不同運動項目的特點,因地制宜地開發利用,實現公共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
讓不合理的更合理,把閑置空間利用起來,通過對現有資源的再配置,將更多的場地留給市民健身,既是多年來摸索出來的有益經驗,也是值得推廣的有效思路。按照這個思路,2019年東城區插縫建“冰”,新增多處冰雪運動中心,如今東城區轄區內13處冰雪場地,大多數都是對現有場地的科學再造。而在公共用地較為緊張的情況下,利用邊角地設置健身器材也是一種辦法,比如西城金融街街道試點修建屋頂籠式籃球場,同樣受到社區居民歡迎;日前,西城展覽路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球場建成,這里曾是西城最大的物流集散地,去年11月,經過騰退、整治、更新,改建為涵蓋1個籠式足球場、4個籃球場、1個門球場、2塊羽毛球場、5塊乒乓球桌的活力賽場,成為附近市民健身的好去處。
管中窺豹,可見一斑。只要調整思路、主動作為,體育場所總能擠出來。螺螄殼里尚且能做道場,偌大的城市里,當然能找到合適的地方建起更多群眾體育設施。滿足“七有”“五性”需求,補齊各類便民服務短板,自然包括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運動場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