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成渝最遠的攀枝花 如何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大力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從地理位置上看,攀枝花是四川距離成渝最遠的城市,距成都614公里,距重慶近1000公里。
這是攀枝花的一次發展機會嗎?作為三線建設重中之重的攀枝花,能否再一次擔負國家使命,重返國家戰略?攀枝花有什么價值、優勢和能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1月13日,攀枝花市委十屆八次全體會議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舉行,會上,攀枝花市委書記賈瑞云向參會人員提出了以上三連問,“這是我們要共同回答的問題,這是2020年新春給攀枝花出的一道必答題。”
問題如何作答?攀枝花明確:把握戰略機遇,找準融入“切口”,發揮釩鈦資源優勢、“陽光”資源等比較優勢,加快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通過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開放門戶的建設,努力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獨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支點城市。
突破時空距離 找準“切口”重返國家戰略
“從交通上講,攀枝花是省內距成都最遠的城市,難道我們甘愿再一次被邊緣化嗎?”1月13日下午,在攀枝花市委十屆八次全會暨市委經濟工作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賈瑞云用這樣一句話提醒參會人員,必須要有強烈的危機意識和進取意識。
自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提出后,短短10天內,不僅成都、重慶兩大“主角”快速響應,四川、重慶多個市州也迅速行動,積極謀劃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因此,討論攀枝花如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成為這次會上重要的內容之一。
“要站在全國、全省大局的高度,深刻理解和領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戰略內涵、重大意義。”賈瑞云提出,認真分析攀枝花的優劣和特性以及與成渝之間的互補性,增強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大局的自信和自覺。
從地理區位上講,攀枝花不僅不屬于傳統范疇的成渝經濟圈城市,還是四川距離成渝最遠的城市。但是,隨著西部陸海新通道、南向開放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以及沿江鐵路、高速公路的日漸暢通,沿江城市帶正加快向攀西腹地延伸,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功能正沿軸帶疏解,攀枝花與成渝城市群的聯系正日益緊密。
賈瑞云說,要打破思維定勢、把握機遇乘勢而上,找準“切口”,緊緊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重大機遇,努力使曾在三線建設中屢立奇功、不負國家使命的攀枝花重返國家戰略,再寫新的輝煌。
發揮比較優勢 與成渝地區開展深度合作
前兩個問題,已經有了答案,再來看第三個問題:攀枝花有什么價值、優勢和能力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發揮比較優勢,找準自身定位,進一步明確攀枝花在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定位、目標、路徑和重點。”賈瑞云給出目標:攀枝花將努力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獨具特色、不可或缺的重要支點城市。
來看攀枝花的優勢:資源產業方面,可充分利用釩鈦資源優勢,發揮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和國家級釩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平臺作用,打造世界級釩鈦產業基地。深入研究與成渝地區在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和冶金制造業、有色金屬等重點領域的深度合作方向,積極承接成渝地區產業轉移,探索“總部在成渝,基地在攀枝花”“研發設計在成渝,轉化生產在攀枝花”合作模式,將攀枝花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中的先進制造基地。
同時,攀枝花還能充分利用“陽光”資源優勢,推動康養旅游產業“5115”工程建設,發展運動康養、休閑康養、醫養結合,建設國際陽光康養旅游目的地,與成都平原經濟區形成配套補充。還可打造攀西地區清潔能源基地,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提供動力保障。
交通建設方面,攀枝花正在加快推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和生產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建設,推動成昆鐵路擴能改造、攀宜高速公路加快建設,推進宜西攀高鐵、攀昭鐵路、機場遷建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新打造通過宜賓連接成渝的快速通道,縮短與成渝地區的時空距離。同時,據此形成四川南向通過云南、廣西,連接東南亞、南亞的開放門戶。
城市建設方面,通過建設川西南、滇西北區域中心城市和四川南向開放門戶,加快推進釩鈦新城和攀西科技城建設,以及區域教育、醫療、信息、文化、創新“五大高地”建設,增強城市的承載力、輻射力、吸引力。
為加快融入步伐,攀枝花將建立由市委、市政府領導牽頭負責的工作推進體系和工作專班,抽專人加強統籌謀劃、深入研究,細化工作措施,推進具體工作。同時,市財政在預算資金中安排1000萬元,作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融入工作前期經費,提前做好規劃調研、材料報告、項目準備等相關工作。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徐湘東 肖洋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