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慣中國科技崛起,美情報公司又編報告指責中國量子技術
【環球時報記者 高雷 邢曉婧】美國一家名為“邁進科技”(Strider)的安全情報公司日前發布了一篇關于中國量子物理技術的報告。美國《華盛頓郵報》27日援引該報告內容宣稱,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及其率領的團隊與西方大學開展研究交流的同時,也與中國的軍工企業保持合作關系,這引發美方警惕。《環球時報》記者27日就此事聯系采訪潘建偉,但截至發稿時尚未收到回復。
“邁進科技”發布的報告名為“量子之龍:中國如何利用西方政府的經費和學術機構,在(軍民)兩用量子科技上實現超越”。該報告宣稱,中國特意安排量子物理學者去西方頂尖院校學習,然后通過“不成文的協議”要求他們回國,以支持中國的科研,并稱西方的大學和研究所已被“滲透”,暗示中國在量子物理技術上的領先,是通過不正當渠道獲得的。該報告還重點突出潘建偉,稱后者2017年開始擔任國營軍工企業中國船舶重工集團的科技委副主任,并于去年代表中國科大簽約,與另一家中國國營軍工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開展量子研究,表示潘建偉一邊和西方的學術機構合作,一邊和中國有軍工背景的國企合作,是在把西方的技術和學術項目用來發展中國的軍事工業。
曾于2015年至2018年擔任FBI反間諜部門助理主任的“邁進科技”公司董事會成員普利斯塔布認為,上述發現應該為與中國學術機構進行合作的西方大學敲響警鐘,因為不論中國如何描述一項研究合作,都會將獲取的知識運用到各個方面,這包括經濟利用,也涉及軍事和情報方面。
《環球時報》記者發現,有關報告中的所謂指控使用的都是西方政府、情報部門以及充當它們喉舌的西方媒體對中國科技崛起慣用的“妖魔化”表述,展現的所謂“證據”也非常可笑,幾乎都是從中國媒體公開報道斷章取義或歪曲事實而來。
《華盛頓郵報》27日報道稱,潘建偉在今年夏天發給該報的郵件中就已對類似指控做過澄清。他在郵件中表示,自己和團隊并沒有協助中國軍方發展量子技術。而中科大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的合作只涉及人才培養和科學咨詢,這對于大學來說,是很正常的事情。潘建偉還就他接受中船重工邀請擔任該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一事表示,這個職務職責是給中船重工的人員進行量子物理科普。潘建偉還反問說,如果這就算服務于軍事項目,那么他今年3月還曾接受美國能源部邀請在美國一個會議上分享過中國量子物理的發展資訊呢,“這算不算服務于美國軍隊?”
據了解,潘建偉團隊和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德國海德堡大學等高校保持交流與合作,這些院校每年都有物理學家前往中科大上海研究院與潘建偉的研究團隊進行學術交流。德國海德堡大學對《華盛頓郵報》表示,沒有證據表明在海德堡大學進行的科學研究或是與中科大進行的合作研究成果,直接或間接地促成了中國軍事能力的發展。
不過,潘建偉所遭受的這番指控,還不是這篇報告最惡毒之處。因為該報告還將中科大24名物理學者的名字,他們曾經留學過的外國學府,以及與他們有合作的西方學者,都統統羅列了出來。這不得不讓人擔心,此舉是不是為了方便美國及其盟友的情報部門,還有一些它們的“喉舌”媒體,對這些科學家進行騷擾與迫害?
有中國學術界的知情人士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通過這類套路對中國學者以及與中國學者有合作的外國學術機構進行打壓和騷擾,早已是常態。這迫使一些科學家和科研機構不愿過多接受媒體采訪等,因為一句很普通的話,都可能被美國的情報部門以及配合這些情報部門的媒體或是“白手套”機構歪曲,成為污蔑指控甚至迫害你的“借口”。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