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開放牌” 念好“山海經”
山東日照,因“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1989年6月12日,國務院批準日照升格為地級市。如今,“而立之年”剛過,日照風華正茂。
數十年砥礪奮進,日照從默默無聞崛起為“黃海明珠”。日照將繼續打好“開放牌”、念好“山海經”,著力建設“美麗富饒、生態宜居、充滿活力的現代化海濱城市”。
港口更大氣
發展高效益 生態高顏值
走上日照港展覽館五樓平臺,東側不遠處,幾臺門機正在貨船上方作業。“現在正在卸載木片,通過皮帶直接傳送到工廠加工。”山東港口集團日照港黨群工作部賈宗杰說,他轉手指向南側港區,一排排集裝箱整裝待發。
30余年間,日照港生產性泊位從建市之初的兩個,增加到74個,港口年吞吐量一躍居于全國沿海港口第七位,木片、大豆、焦炭吞吐量穩居全國首位。瓦日線和新菏兗日線兩條鐵路直通港區,13條海鐵聯運集裝箱班列連通亞歐,已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通航。
建設一流海洋強港,既要發展“高效益”,也要生態“高顏值”。日照2017年開工建設的“海龍灣工程”,通過“東煤南移”,將石臼港區東作業區污染較重的大宗散貨和煤炭作業遷移至遠離城區的南作業區。原本臨海的煤堆場處,現在已經“黑渣”換“金沙”。“沙子來自石臼港區南區的深水航道疏浚作業,可謂一舉兩得。”海龍灣項目主管丁元鵬說。
修復整治完成后,海龍灣長近兩公里的岸線,新增約46萬平方米的沙灘,將形成新的景區,讓市民和游人擁有更多親海空間。
產業添活力
老工業升級 新業態匯聚
依托港口,日照布局聚集了以鋼鐵及配套、汽車及零部件、石化儲運加工、糧油食品加工為主的臨港產業。
走進日照鋼鐵集團ESP高端生產線車間,爐火烈烈,鋼花四濺。滿滿一大包鋼水,經過連鑄、軋制等多個步驟變成熱軋帶鋼卷,整個過程僅需不到7分鐘。“傳統工藝完成這個過程要4到6個小時。”日鋼ESP制造部一工場主任尹遜民說,流程緊了,效率和科技含量高了。
日照市市長李永紅說,依托山鋼日照公司、日照鋼鐵集團,加快建設鋼鐵配套產業園,積極承接山東鋼鐵產能轉移,“存量變革”和“增量崛起”共同發力,著力打造4000萬噸以上沿海先進鋼鐵制造產業基地。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高新技術產業迅速崛起,合力推動日照新舊動能轉換。“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好朋友創創。”在位于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創澤智能機器人公司,一批特殊“員工”向到訪者發出問候,它們有靈敏的感知能力,可以提供陪護、教學、巡邏等個性化人工智能服務。
日照全力打造中央活力區,重點培育總部經濟、商務金融、科技創新等八大業態。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目前,中央活力區已建成重點樓宇18座,有24個在建項目,入駐企業達2845家。
山海增魅力
本地人自在 外地人向往
夜晚的東夷小鎮,華燈璀璨,游人如織。
幾年前,這里還是東港區秦樓街道的一個城中村,通過“旅游+舊城改造”模式改建后,村民搬進了樓房,漁村成了集“吃住游購娛”于一體的旅游綜合體。“我們打造了‘一店一品一產業’的商業模式。”東夷小鎮物業服務部副經理吳志軍說,目前小鎮聚集260余家特色商戶,接待游客突破600萬人次,成為日照的網紅打卡地。
日照充分挖掘東夷文化和莒文化,加快建設東方太陽城、太公旅游小鎮、莒國古城等旅游景點,培育了勿忘在莒、山海傳奇、海上夜游等旅游演藝項目;推進中華國醫壇世界養生城等康養項目,打造國內知名的濱海康養目的地;立足山海特色發展婚戀旅游,開發了花仙子、碧海藍天、白鷺灣等婚戀基地,每年接待新人12萬對。
日照大力推廣普及水上運動及沙灘體育項目,“春打太極拳、夏開水運會、秋跑馬拉松、冬辦體操節、四季打網球、全年下圍棋”,日照市體育局局長孟凡香說,一年四季不斷檔的體育精品賽事是“陽光海岸 活力日照”的最佳注腳。
《 人民日報 》( 2020年01月07日 07 版)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