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俄軍“戰爭之屋”
俄總統普京在國家防御指揮中心觀看“先鋒”高超音速導彈試射。資料圖片
上能監控美國導彈,下能觀看士兵吃飯,這便是俄媒記者日前首次探訪的俄國防部最神秘的機構——國家防御指揮中心。該中心是新型國家級軍事指揮機構,創立于2014年,坐落在莫斯科河畔,擁有先進的裝備、全新的架構,俄軍將領視其為對接戰場的“戰爭之屋”。
全域覆蓋的“指揮樞紐”
2013年底,根據國防部長紹伊古的提議,俄總統普京批準在原總參謀部中央指揮所基礎上建立國家防御指揮中心,2014年1月20日,這個神秘機構開始建設,并于12月1日正式擔負戰斗值班,原中央指揮所負責人米津采夫為首任主任。中心主要負責俄武裝力量的集中作戰指揮,保障空軍(空天軍)及海軍的日常行動指揮,承擔對全球軍政動態以及俄戰略方向社會和政治動態信息的搜集、梳理、分析等。
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打破原中央指揮所按軍兵種的傳統編組,按職能任務統一重組,下轄戰略核力量指揮、作戰指揮、日常行動指揮3個指揮中心。戰略核力量指揮中心,其任務是按照俄最高軍政統帥的指令來指揮運用核武器;作戰指揮中心負責監控全球軍政動態,分析和預測俄羅斯及其盟友面臨的威脅,必要時既可指揮俄武裝力量,還可調動國防部序列之外的其他軍事部隊;日常行動指揮中心猶如“大管家”,既負責全方位監控涉及保障俄武裝力量的相關機構的運轉情況,又要協調各執法機構以滿足其他軍事部隊的需求。
這種層級互連、橫向兼容、要素齊全的編組形式,使中心能夠高效完成各種任務。5年來,國家防御指揮中心已完成多項協作任務,成為能夠調配全俄所有軍事力量和社會資源的“指揮樞紐”,成為國家、社會及軍事安全“三位一體”保障體系聯合行動的指揮中心,具備“最高統帥部”的職能。
晝夜無休的“軍情直播”
作為俄軍方最神秘機構之一,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的所有崗位都是全天候運轉,俄軍最優秀的軍官在這里工作,每天都有數百人準時在上午10點交接進入戰斗值班狀態。值班期間,工作人員必須實時跟蹤俄羅斯以及全球態勢。
以外界相對熟悉的日常行動指揮中心為例,寬敞的指揮大廳被分為4個功能區域,共設48個值班席位,各類專業人員通過環形大屏幕實時顯示的各類信息實現對部隊戰斗訓練、國防采購、物資技術保障、軍官培訓等情況不間斷監控。如財務席位,能夠實時監控賬戶資金流動,甚至是部隊津貼支付情況;空管席位可以監視哪些飛機在空中飛行,哪些在機場待命準備起飛;軍交席位則監督車輛的運行情況,直接了解哪些車隊運載什么貨物在哪條路線上行駛。在這里,俄軍方不僅能夠隨時掌握到軍工廠中武器裝備的生產情況,更可完成重大任務的“在線直播”。2018年12月26日,俄總統普京在該中心通過直播畫面全程觀看了1枚“先鋒”高超音速導彈的試射。
除常態化的監控外,中心工作人員更為重要的職責是將所獲情報進行實時分析處理,特別是在形勢突變時,需要在最短時間內為國家領導人提供決策建議。如果安全威脅上升或處于戰爭期間,俄總統、政府、國防部軍政要員將直接進駐其中,統一研擬戰略決策,集中實施作戰指揮。
海外行動的“在線支援”
在俄軍對敘利亞境內的極端組織“伊斯蘭國”實施空襲期間,國家防御指揮中心迎來首次“實戰洗禮”。
為保證行動順利實施,米津采夫帶領專項作戰小組在國家防御指揮中心內進行指揮保障,實時監控戰場態勢并對局勢發展走向做出預測,駐敘俄軍基地也專門安裝了連接中心的終端設備,確保俄軍高層在莫斯科能夠通過該終端對駐敘部隊實施全程監控和指揮。2015年11月17日,俄總統普京親臨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組織召開會議,專題研究俄軍在敘利亞行動問題,并聽取了軍方高層關于行動進展的匯報。其中,一個細節引發外界廣泛關注——普京還直接聽取了遠在地中海執行相關任務的“莫斯科”號導彈巡洋艦艦長阿列克謝·列昂尼德的作戰任務匯報,并根據形勢變化直接通過遠程視頻連線向其下達了與法國海軍“建立直接聯系并加強合作”的指示。此舉對俄軍來說意義深遠——決策層次高,戰場態勢信息處理及時,指揮環節少,指揮鏈路通暢,部隊能夠對瞬息萬變的戰場態勢迅速反應,這表明以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為核心的俄軍新型聯合作戰指揮平臺日漸成熟。
安全高效的“數字大腦”
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重視對情報的分析、處理與運用。如中心配備超級計算機系統,數據存儲量大,處理器能夠在1秒鐘內處理完成相當于50個列寧國家圖書館的數據。俄軍方也不斷將新型裝備成果運用到國家防御指揮中心,如裝備部隊的“戰斗指揮信息系統”,俄各大軍區司令和集團軍軍長可通過它與國家防御指揮中心實時交換信息并指揮部隊集群。俄國防部長紹伊古日前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即致力于把國家防御指揮中心打造成一個無需人工值守的指揮中心。據悉,國家防御指揮中心目前正著力利用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新成果,擬在沖突預警、風險管控方面發揮其獨特的效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