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放課堂”中體會實戰實訓
8月27日,在俄羅斯弗拉基米爾州奧卡河訓練場,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0”“開闊水域”項目的我參賽官兵,使用俄軍裝備組織各課目賽前沖刺訓練,這是排門橋組在組織渡送坦克的連貫訓練。潘振 攝
8月27日,我國防部新聞發言人吳謙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參加“國際軍事比賽-2020”的我軍官兵牢固樹立實戰實訓導向,加強與外軍官兵的交流互鑒。近半個月來,筆者深入“開闊水域”項目野外訓練場,在這個“開放課堂”中,就實戰實訓課題進行近距離觀摩。
精心準備確保效果。我們注意到,俄軍進入訓練場后,并不是立即展開訓練,而是先在集結地域隱蔽集中30至40分鐘,分析判斷各種情況,計劃安排具體工作,確保每位參訓人員對訓練內容、過程、要求等清清楚楚。之后,分隊指揮員對參訓人員的身體情況和裝備狀況進行全面檢查,對場地設置和器材保障再次詢問。正因如此,我們看到的俄軍訓練組織流暢,綜合訓練銜接緊密,基本沒有出現人員受傷和裝備受損等問題,也很少出現由于保障不到位導致訓練中斷的情況。
野外訓練不拉流程。俄軍野外訓練不是流程性訓練,而必須是扎扎實實的實裝、實彈、實射訓練。完成各項準備后,訓練要一氣呵成。正常情況下,一天只進行一次完整性的訓練,不搞反復和重復訓練,剩下的時間進行復盤作業和裝備保養。因此,俄軍要求訓練必須有質量,而質量主要體現在裝備的充分使用、參訓人員潛能的充分發揮,以及多種作戰要素的充分融合。組織訓練時,強調多種力量參與、多個內容融合、多個環節銜接。訓練在突出裝備操作的同時,也要體現指揮協同,還要反映作戰保障。奧卡河畔的“開闊水域”項目訓練,雖然只是舟橋兵的訓練,但坦克分隊全程參與,相互支撐、共同檢驗;有時,還安排直升機實施單機或編組低空巡航。
壓緊訓練安全之石。我們觀察到,俄軍各級指揮員在訓練中全程跟訓,始終密切觀察各種情況,發現問題立即通過無線指揮系統指出、糾正。綜合訓練結束后,各分隊要立即停止所有行動,集中組織現地復盤講評。指揮員高度重視人員和裝備的安全,尤其是訓練場上的最高指揮員,指揮位置能夠總覽全局,思想和精神上也始終保持高度集中。一般情況下,俄軍野外訓練秉持科學理念,既不搞人員疲勞戰,也不讓裝備“帶病上場”。同時,醫療救護、水上救援、裝備搶修等同時跟進,確保人裝出現突發情況,立即組織搶救搶修。
- 標簽:言情小說排行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