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原山鄉迎來科普盛宴
科技日報訊 (邸金 杜英)6月26日一大早,甘肅省通渭縣一中的孩子們翹首以盼,迎來了中國地質博物館的科普“大咖”。乘著“科技列車甘肅行”的東風,專家們為縣城里的孩子們送來科技“大禮包”。除了捐贈的圖書、文具、科普讀物,專家帶來了一場科普盛宴,從恐龍知識到礦石實物的標本展示,從科普視頻到同學們親手實踐,3D打印古生物、礦物晶體辨別、玉石文化講解,動腦與動手結合,隴原山鄉的孩子著實體驗了一把科技的無窮魅力。
中國地質博物館成立于1916年,百年的積淀,數萬件館藏,價值上億的寶石,使其在中國地學類博物館中獨樹一幟,其中很多館藏都是國寶級的。值得一提的是,這里培養出許多的優秀地學專家。
李知默看起來和學生沒什么兩樣,卻已經是中國地質博物館的工程師了,他教孩子們用一支奇妙的3D打印筆,短短幾分鐘便可以打印出一副古生物的骨骼,孩子們創意無限,不斷嘗試,玩的不亦樂乎。“一場地質實驗課,近距離接觸地質標本,能讓更多的中小學生了解大自然的奧秘,希望我們的科普活動能為他們打開一扇地學的窗戶”。“圈粉”無數的李知默說。
聽完精彩的講解,孩子們一窩蜂跑到了操場,盡管細雨蒙蒙,卻絲毫沒有影響觀看地質展覽的熱情。中國地質博物館的馮向陽被孩子們緊緊包圍著,他耐心地講述各種地質標本形成的條件、分布情況及其特點,在馮老師的帶領下,同學不僅對板塊運動、褶皺斷層、火山熔巖等知識有了直觀的認識,更對伴生礦山、疊層石等知識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地學是人類和大自然打交道的學問,科學家的智慧結晶就匯聚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館中,游覽博物館應當是公民的自覺。”中國地質博物館副館長李元恒說。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