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2億元再現千年驛站原貌 敦煌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保護利用項目有望明年開工建設
投資2億元再現千年驛站原貌
懸泉置遺址保護利用項目有望明年開工建設
懸泉置遺址 資料照片
每日甘肅網11月8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道(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華靜)11月7日,記者獲悉,敦煌世界文化遺產懸泉置遺址保護利用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懸泉置遺址是公元前2世紀至公元3世紀漢代設立在絲綢之路上接通中原與西域諸國的眾多驛站中的一個,因出土的漢簡墨書“懸泉置”而為人們所知。約創建在西漢武帝元鼎年間,延續近400年。懸泉置遺址位于敦煌市東61公里瓜敦公路南側,這里南依三危余脈火焰山,北臨西沙窩,為漢唐年間瓜州與敦煌之間往來人員和郵件的一大接待、中轉驛站。
1990年到1992年,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歷時3年對其進行了詳細的考古發掘,共出土漢代簡牘35000余枚,轟動了整個學術界,被評為1991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和“八五”期間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2001年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懸泉置遺址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遺的“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中的一處遺址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為防止人為破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發掘之后,以“不改變原狀、保存歷史真實”為原則,對遺址進行了回填。所以到目前為止,人們見到的遺址就是一片被木柵欄圍起來的沙丘。懸泉置遺址數十年來吸引著絡繹不絕的中外游客,但人們只能在遺址上“腦補”昔日壯麗的風情,這未免讓人留下意猶未盡的遺憾。對此,懸泉置遺址保護利用項目計劃總投資2億元,其中爭取世行貸款1.4億元,地方政府配套資金0.6億元,擬建設占地面積39萬平方米,包括游客接待中心、絲綢之路文化展示中心、自駕游營地等,同時設置棧道、觀景臺等服務設施,官方啟動懸泉置遺址展示利用工程。工程有望明年開工建設。
我省著名簡牘學家、也是該項目專家組成員之一的何雙全告訴記者:“該項目于2017年籌劃,曾經過多次論證,今年正式啟動。該項目由敦煌市政府主導,敦煌文旅公司主持實施。該項目旨在把遺址的文化價值通過文物展示、現場體驗和現代信息技術,將2000多年前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古驛站盛景展示在中外游客面前。懸泉置遺址是世界文化遺產,是我省重要的旅游資源。這個項目的施行,通過遺址原地展示和出土文物的專題展示,全面詳細回復原來面貌,展現其在絲綢之路上的價值、作用以及貢獻,是使文物活起來的重大舉措。該項目的實施不僅增加了新景點,更重要的體現了我省絲綢之路游強大的歷史文化資源的真實性,可利用性、延續性和利用價值,也將對廣大游客了解、研究,體驗絲路生活起到重大的引領作用。”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