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談電競“去標簽化”:規范競賽 培育體育競技精神
近年來,作為一項新興的競技體育運動項目,中國電子競技在國際比賽中表現不俗,國內電子競技氛圍也日益火爆,關注熱度持續增高。然而在當下社會環境中,電子競技“不務正業”“導致青少年沉迷”等固有標簽亦有存在。
“規范化的電競賽事皆按照體育競賽的屬性來組織,其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培養電競職業素養與體育競技精神的作用。”在22日于杭州舉辦的2019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年度總決賽期間,賽事承辦方、上海華奧電競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慶在接受中新網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家應當繼續出臺相應制度政策,強化賽事規范有序發展,以起到推動電競“去標簽化”的有利影響。
早在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承認電子競技作為正式體育項目起,國家及各地政府斷斷續續通過出臺各種政策來鼓勵電子競技行業的發展,電競發展來到“全民時代”。
“電競和網絡游戲有本質區別,游戲主要是娛樂,而電競屬于正式體育項目”。李慶說,從近年來中國電子競技運動的發展來看,無論是國際大賽的戰績也好,還是俱樂部管理及整個體系,對標歐美及韓國的電競發展,近年來中國已經處于世界領先的地位。
在其看來,如此背景下,讓電競運動更好地回歸主流,綜合性賽事是極佳平臺。
李慶介紹,以正在舉行的2019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年度總決賽為例,其由國家體育總局體育信息中心主辦,致力于塑造中國電子競技綜合類賽事專業的高端品牌,樹立起第三方綜合類電子競技大賽的標桿。
“第三方賽事與廠商賽事最大的區別在于,第三方賽事基礎賽制的建立是不依賴于產品的。廠商賽事建立于產品之上,其投入與產品的推廣營銷是相互關聯的。很多廠商為了吸引眼球而在產品中加入了刺激性元素,其在發展的同時更類似于一種商業機制,在培育真正的體育精神方面是相對欠缺的。”李慶說,“而第三方賽事以主流體育賽事為模板,以規范化的賽制為基石,是培養真正具有體育競技精神的電競人才的路徑。”
作為國家性賽事,李慶表示,未來NEST全國電子競技大賽也將繼續擴寬行業發展維度,包括結合時下流行的AI技術探索機器人競賽,探索電競精神本質,培育更多優秀的國際性電競人才,引領賽事與行業的健康發展。
提及人才,李慶認為后備人才培養是目前電競發展的一個瓶頸。“不僅僅是參與國際大賽的運動員選手,甚至是裁判員隊伍都不完備。因此我建議國家相關部門首先在運動員、裁判員定級上完善機制,其后規范電競賽事規則,擔當起電競大國的責任與使命。”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