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以瓷觀史 刻石祈風
尋訪海上絲綢之路起點 以瓷觀史 刻石祈風
媒體團被德化瓷的精美工藝吸引
每日甘肅網12月23日訊 據蘭州晚報報道 有什么能證明時間真的存在過、歷史真的發生過?石上刻的字、瓷上留的痕都能證明。12月22日,由中共蘭州市委宣傳部主辦的“一帶一路”蘭州沿閩之行城際交流活動在泉州繼續行程,并從德化陶瓷、祈風石刻中尋訪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淵源。
有一種白叫“中國白”
有一種白,叫“中國白”。而這個“中國白”的“代言人”,就是福建泉州的德化瓷。德化窯陶瓷,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最重要的外銷貿易商品,也是詮釋海上絲綢之路歷史文明的物化載體。
位于泉州南安的漢侯博物館(南安市海絲文化博物館),是一家全面展示南安海絲源頭文明及千年泉州陶瓷歷史文化的非國有博物館,也是福建省首家按照國家2級博物館及3A級國家風景區標準建設的大型民營藝術品博物館。走進這里,像走進一個時光隧道,可以從德化瓷器的變遷窺到海上絲綢之路歷史的變遷。
漢侯博物館館長魏芳漢介紹,漢侯博物館以千年為時間軸,陳列展示了德化窯自宋元明清至民國及當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陶瓷藏品5000多件。“可以看到,千年以來,從‘古海上絲綢之路’到當下的‘一帶一路’,這條海上對外貿易通道從未中斷。”
祈風石刻見證海絲文明交往之路
冬至日,登臨晉江北岸的九日山,一路常能看到山邊出現刻字的巖石,原來這里正以“山中無石不刻字”聞名四方,最著名的就是宋代的祈風石刻。九日山祈風石刻群堪稱我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豐碑。由于泉州在古時海上交通就很發達,人們為了求得行船順風,常要舉行“祈風儀式”,并在山石上刻字記事,所以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跡,也是我國與亞非各國人民友好往來的歷史見證。
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長胡家其今年已經70有余了,他守著這座山守著這段海絲路已有31年。帶著對絲綢之路的悠遠情懷,他也曾多次探訪甘肅的酒泉、敦煌。他說,“不管是海絲還是陸絲,它都不僅僅是貿易的通道、文明的紐帶,它更讓人在情感上產生聯系。就像我,敦煌再遠,我也想去看看。”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趙文瑞文/圖
- 標簽:
- 編輯:李娜
- 相關文章